•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白玉蘭獎”對當代戲曲表演藝術的引導

2024-12-18 13:27:00
來源:文匯報
字號

  單躍進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誕生,與上世紀80年代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環境氛圍,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喚起,是聯繫在一起的。且不論那場源於上海,影響深遠的“戲劇觀大討論”;單就那引人矚目的上海市花遴選,似乎就是為呼之欲出的戲劇表演藝術獎造勢,將“白玉蘭”的響亮名稱賦予了她。而“白玉蘭獎”,確乎是以她35年的歷程,兌現著人們寄予的上海市花白玉蘭“爭先報春,朵朵向上”的品性。

  作為一個藝術獎項,“白玉蘭獎”的評獎範疇定位於“戲劇表演藝術”,這是一種頗具前瞻性的獨特構想。其獨特性,就在於概念的寬泛性與內涵的聚焦性相結合。她將傳統的戲劇概念進行了外延的拓展,延展至一切以舞臺為支點的表演藝術,涵括了戲曲、話劇、歌劇、舞劇、芭蕾,直至音樂劇、雜技劇等,也是對行業界限的逾越和突破。然而,她又陡然地在如此寬泛的藝術形態中,將評判的目光聚焦于舞臺的表演藝術,即演員之表演。這一獨特性,在今天的中國藝術界仍屬首創,尚無出其右者。

  由此,“白玉蘭獎”的價值和意義,首先在於她直截了當地觸碰了所有舞臺藝術的終端顯現——演員之表演,凸顯了舞臺藝術創造力的核心問題。其次,將不同舞臺藝術表演置於同一平臺予以評判考量,在客觀上推進不同藝術形態之間的交流、學習和相互啟迪,有益於激發藝術創造力。

  “白玉蘭獎”的這種獨特性,無疑對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具有顯著的價值引導作用。

  眾所週知,戲曲素來倡導“以演員為中心”。尤其是京昆等程式化表演體系發育相對完備的劇種,對演員的程式錶演的規範性有著嚴苛的要求,這本來是一種根源深厚的藝術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倘若被引向極致,其價值評判又被局限于劇種或戲曲行業相對閉環的狀態下,也容易使其在藝術表演在價值追求方面處於迷失的狀態,進入到“以表演演員為中心”。其典型的表現,便是游離人物的程式技藝賣弄和對劇場效果的取悅。更有甚者,在觀念上認為京劇表演就是賣“玩意兒”,而疏於人物刻畫。而一旦將戲曲與其他舞臺藝術置於同一個平臺後,勢必逾越戲曲自身評判的局限,開始接受更為廣泛的審美評判,乃至嚴苛的市場和觀眾評判;進而為戲曲表演藝術提供了折射時代文化觀念的參照坐標,有益於激勵戲曲演員對表演藝術新境界的追求。印象中,第一屆“白玉蘭獎”主配演獎的獲得者中,尚長榮、言興朋、梁谷音、史濟華等戲曲演員的佔比頗大。從劇種或行業角度看,這些演員本身就是業界翹楚,但他們獲獎的共同理由,是他們在新劇目中塑造了令人信服的舞臺形象。

  縱覽“白玉蘭獎”30多年的獲獎名單,幾乎攬盡了當今戲曲舞臺上各個劇種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且不分南北,不論花雅。他們獲獎的理由,固然也是基於他們所造人物形象的鮮活。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憑著“一招鮮”走天下的戲曲演員,儘管其名聲不菲,不乏擁躉,卻不入“白玉蘭獎”的法眼。這,恰恰體現了“白玉蘭獎”的價值倡導和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説,30多年來“白玉蘭獎”一直在致力於鼓勵,乃至助攻戲曲表演藝術領域裏的創造性勞動和創新性發展。

  “白玉蘭獎”的價值引導,並非滯留于觀念層面,而是有著具體價值維度的。比如,首先是關注演員的基本功,進而是塑造力、表現力、整體感等,當然也包括藝德品行。這些考量維度,切中了舞臺表演和創作機制中的若干關鍵環節,顯現為頗高的專業評價尺度。同時,不失對不同舞臺藝術樣式本體審美特質的追求和評判,達成表演技術與表演藝術,抑或程式錶演與人物塑造之間的平衡。如此,“白玉蘭獎”在評判價值上,突破了小範圍業內評判很容易出現的單一和偏頗,體現了符合表演藝術當代審美的價值追求。

  作為戲曲表演從業者,倘若以為基本功是其職業追求的唯一,而忽視對藝術的塑造力、表現力、整體感的追求,則難有大的作為。當然,這本來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卻也是困擾戲曲行業多年的問題。究其原因,恐怕是戲曲長期處於被保護被振興的境遇有關,使得我們的戲曲界始終有一種劇種縱向發展中的失格憂患,由此催生了藝術觀念和行為的固化現象。但戲曲藝術發展的歷史事實,卻一再提示我們,在堅持本劇種的審美精神下的創造性藝術貢獻,才是防止劇種藝術失格的最佳作為。一如當年的周信芳、袁雪芬,而今的尚長榮、陳少雲便是這樣的藝術範式。這些藝術典範,實際上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精神具體而形象的持續彰顯。“白玉蘭獎”作為一個跨界的戲劇表演藝術評價的專業平臺,對一代代青年戲曲人的影響作用亦是不能小覷。他們在各自的成長環境裏不僅錘鍊夯實著傳統的藝術功底,更富有開闊的藝術視野和個性化的思辨能力。體現在表演藝術上,便是他們對戲曲表演更高境界的追求意識和努力。一批批年輕的戲曲才俊躋身於“白玉蘭獎”,預示著戲曲藝術領域蘊藏著蓬勃的創造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戲曲事業整體上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出現了一批堪稱代表中國當代戲曲藝術成就的經典作品,以及與之適配的文化影響力。這些成就,固然是基於各戲曲院團的文化自覺與專業追求,其實也與“白玉蘭獎”堅持的價值導向,及其營造的文化藝術氛圍有著緊密的關聯。

  真心期待“白玉蘭獎”能夠秉持已有的品格,對上海乃至中國的戲劇表演藝術的提升繼續做出卓然的貢獻。倘使對“白玉蘭獎”的未來還有哪些期許,深以為充分利用好上海觀眾良好的觀劇素養和習慣,引入公眾(觀眾)對戲劇表演的評價機制,深耕上海市民的觀劇文化的土壤,不失為“白玉蘭獎”今後著力的方向之一。

  (作者為知名戲曲評論家)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