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入開展文化潤疆 推動兵團文化繁榮發展

2023-02-03 10:07: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張凡 張志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要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推動新疆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文化潤疆要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簡稱“兵團”)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文化潤疆”為抓手開展文化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建設各族群眾共有的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此同時,將兵團文化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推動新時代兵團文化事業創新發展,實現文化對兵團各族職工群眾的浸潤和滋養,將文化潤疆落到實處。

  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傳播力。習近平總書記説:“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著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中華文化始終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寄託和精神家園,滋養著各族人民群眾的心靈世界。兵團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古為今用,不斷推陳出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不斷加大兵團文化的宣傳力度,擴大文化傳播途徑,讓兵團文化“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兵團文化、認識兵團文化。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主要還是依靠人,要充分發揮人在文化傳播中的主體作用,使文化傳播始終保有影響力和生命力。

  兵團各師市要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用好用活文化資源,強化對各類文化資源的系統闡釋工作,打造更多體現國家水準、區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展示兵團文化的獨特魅力。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等資源,推進各類文化資源融合創新發展,形成各類文化資源整體發展的新格局。有效發揮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努力實現文化的延承與創新,傳播紅色文化的積極能量,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歷史入腦入心。不斷加大歷史文物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使非物質文化遺産變得鮮活生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態傳承。同時,要不斷增強對兵團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講好兵團故事,提升兵團文化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凝聚力。依託區域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兵團旅遊”“兵團製造”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産業。積極引導職工群眾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創新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技能,在文化産業中獲得增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致力於讓文化不僅潤澤兵團人的精神,而且大大提升他們的物質生活品質,提升廣大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增進文化自強,擴大文化吸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幅員遼闊的中國,不同區域的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表徵。一個地域的文化記憶不僅是這一地域的特定標識,更是凝聚人心、匯集力量的寶貴財富。兵團要注重文明傳承和文化延續,保留城市與鄉村的珍貴記憶,讓人們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兵團各師市可依託本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遺址遺物,做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通過“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讓歷史説話、讓文物發聲,講述生動精彩的兵團故事。兵團要緊跟時代潮流,以現代化、多樣化途徑和方式傳承非遺,滿足人們對不同文化的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人們對兵團歷史和文化的認同。

  推動兵團文化旅遊融合深入發展。兵團各地博物館、文化館和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憑藉“旅遊+”的發展模式,帶動景區及周邊産業的發展,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發展的需求與美好期許。同時,充分利用VR、AR等現代科學技術為旅遊産業賦能,開展黨政教育、主題夏令營、紅色研學等深度體驗活動,豐富文旅融合形式,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和現場參與感。著眼以核心A級旅遊景區為依託,開發建設旅遊景區,打造優質旅遊品牌,實現文旅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增進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加大社區文化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機制,紮實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積極舉辦社區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實現社區文化活動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要滿足不同人群對於文化的具體需求,讓文化真正融入人民群眾生活中去,有效實現“潤”的功能與作用。此外,兵團要加強與對口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互動,利用援疆力量的有力加持,建立健全中華文化長效潤澤機制,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不斷繁榮和發展兵團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

  弘揚兵團精神,增強文化內聚力。兵團精神是一代代兵團人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積累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全體兵團人的精神品格和行動基石。在屯墾戍邊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出來的兵團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精神基因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已成為推動新時代兵團文藝事業繁榮發展、鑄就精神文化高地的精神瑰寶。兵團精神與文化潤疆有著內在邏輯的一致性,兵團精神為文化潤疆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和價值依託,用兵團精神凝聚力量,構築兵團各族職工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同時代對兵團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都是對兵團文化的發掘與發展,以兵團精神為內在核心的兵團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價值意蘊和精神動力。

  精神的傳承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語境。近年來,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天山》、新編歷史劇《解憂公主》、舞劇《戈壁青春》、雜技劇《唐古百戲》、現代豫劇《大漠胡楊》、音樂劇《燃情歲月》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這些深受群眾喜愛的精品佳作都立足於時代和人民,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與創新性表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會其所蘊含的深厚內涵,激發更多年輕人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青春熱情。充分利用網路媒介平臺,通過圖片、動漫、音頻、短視頻、微電影等多樣化方式講述老兵故事、講好兵團故事,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B站、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聚焦新時代兵團人生動精彩的故事,展示當代兵團人對兵團精神的實際踐行。此外,兵團高校可通過開展相關課程引導青年學子了解兵團的歷史,利用寒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青年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青年學子追隨紅色足跡、尋訪老兵故事,在實踐中切身體悟兵團精神的深刻價值與內涵。

  推進文化潤疆深入發展,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兵團要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自強,弘揚兵團精神。要充分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各族職工群眾從被動接受文化教育到主動傳播文化知識,不斷豐富和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兵團文藝工作者更要胸懷“兩個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更多貼近兵團現實、貼近火熱生活的文藝作品,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佳作,不斷推動兵團文化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

  [ 責編:董大正]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