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解散”《雲南映象》團隊,期待“重裝”歸來
楊麗萍“解散”團隊,期待“重裝”歸來
4月29日“世界舞蹈日”,朋友圈意外被兩則“解散”的消息刷屏。一則來自現代舞團“陶身體”,存在14年的舞團無力承擔團員工資等運營成本,不得不解散。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在講述自己從藝50年的舞蹈歷程的視頻中宣佈,《雲南映象》演出團隊暫時解散。
跟舞臺説再見的悲情元素,刺痛了觀眾與優美藝術共情的神經。“陶身體”曾在四十多個國家巡演,作品“數位系列”曾受邀在古羅馬角鬥場遺址、巴黎時裝周秀場、藝術科學博物館等不同空間跨界演出,為世界觀眾帶去中國現代舞的獨特風貌。
回顧從藝50年,年過六旬的楊麗萍談及從2003年首演遇到“非典”到19年過去,歷經7000多場演出之後,《雲南映象》團隊再次解散,忍不住哽咽出聲,“沒有了舞臺,兩年多吧,我們一直在堅守,不想放棄,但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了。”可以想見,疫情下游客人數的減少,曾經現象級的《雲南印象》也無法支撐常規演出。
4月27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眾號發佈《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為335.85億元,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比降低41.31%。今年一季度,全國演出場次較2021年同期降低25%以上,票房收入降低35%以上。
藝術團體也展開各種拓展創收,比如建立線上藝術培訓,藝術家們已經熟練掌握線上直播和授課的門道,雲端教大家學音樂、學樂器。換一種方式相遇,藝術團體把演出以直播的形式與觀眾交流,更多的還是希望保持跟觀眾交流的渠道。但目前來看,線上盈利模式還不夠成熟,對於沒有國家藝術基金、演出收入和贊助支援的團體來説,直播也增加了成本。
對藝術家來説,在離開劇場的日子裏,他們和熱愛舞蹈的人們一起,化身“大地的舞者”。如同“世界舞蹈日”無錫市歌舞劇院推出的公益視頻中所説,“在自己的世界裏起舞,不論什麼舞,不論在哪,只要心中有舞臺,哪都有舞動的光。” 在《雲南映象》創作札記裏,楊麗萍這樣寫道: “只要音樂響起來,我就在自我的一個心理場裏邊,我的手臂會無限地延伸……”
據《2021年全國文化消費數據報告》,疫情之下文化消費趨於謹慎,文化創意、科技融合、行業信心支撐文化消費場景和業態創新。未來,文化消費的線上與線下場景融合會更加緊密,消費與生産的互動和共創將持續活躍。藝術消費瞄準大眾心理,比如從綜藝到線下演出,就在家門口的戶外音樂會以多元音樂形式,回歸自然的方式,受到大眾的歡迎。520演出搭配晚餐等套餐,藝術更加接地氣,滿足當下人們的多元需求。
在暫別劇場的日子裏,藝術家也為延伸舞臺,找到更多藝術可能性作出努力。楊麗萍不僅回歸抖音,開啟首場直播,近日還上線了生肖系列舞蹈藝術片《虎嘯圖》,也是基於2021年春節期間生肖影像舞蹈《春牛圖》網路播出獲得了超4億次的點播。表演藝術家陳澄不僅與網友生活化互動,演繹淮劇名段,還嫁接二次元神曲《神女劈觀》、翻唱《探清水河》等,探索直播時代傳統戲曲的全新打開方式。
時代在變化,反映生活的舞蹈藝術不可能一成不變。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解散也可能意味著重組,以更為適應當下的方式歸來。當下,之前疫情催生的“雲端見”,依託傳統文化內核,結合直播等科技支援,已經升級迭代出多姿多彩的展現形式和豐富的審美體驗。期待“大地的舞者”們,歷經低谷而邁向更廣闊的表演空間,再次站到舞臺中央,總有一束光為他們而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