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冰雪襟懷映照人類命運

2022-02-04 09:0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冰雪襟懷映照人類命運

  冰雪容顏,奧運體魄,中國精神。

  隆冬時節,“雙奧之城”北京街頭,“冰墩墩”“雪容融”格外搶眼。經過2000多個日夜的精心籌備,北京冬奧會即將開幕,約9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蓄勢待發。

  從2008到2022,從北京到北京,奧林匹克再度攜手中國。“冰絲帶”盈盈飄動,“雪如意”雄踞山巔,“冰之帆”禦風而行,“雪飛天”長袖若舞……

  “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可以增強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而且有利於展示我們國家和民族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陽光、富強、開放的良好形象,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折射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因而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奧運,就是和平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

  “世界都處在疫情陰霾下,幸好我們還有冬奧會,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要感謝中國,感謝奧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艱難的時刻還能舉辦冬奧會。”美國傳奇滑雪名將肖恩·懷特説出了參賽運動員的心聲。

  “雙奧之城”,閃爍著一座城市的耀眼榮光,更承載了一個民族的壯闊胸懷和高遠追求。

  持續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世紀罕見,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創傷,不亞於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回首現代歷史,奧運會曾因戰火取消過三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和1944年。自二戰後,奧運會從未被推遲,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到2021年。疫情一度給奧運會帶來了“生死存亡的威脅”,但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經受住了考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運動員為中心”——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與奧林匹克旨歸的相遇。以舉世公認的中國抗疫成效為依託而如期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將實施全流程、點對點、全封閉的完整閉環管理體系,讓四年一度的熱望成為疫情背景下的現實,必將書寫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新的傳奇。

  美國資深國際傳播戰略家喬治·赫斯勒説,2022年北京冬奧會無疑將進一步強化“疫情期間賽事可以安全進行”的理念,並最終證明,奧林匹克運動可以戰勝每一個挑戰,子孫後代仍可通過奧運會去慶祝偉大的人類精神。

  在浩瀚歷史長河中,興衰隆替本尋常,為何發軔于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回首現代奧林匹克百年滄桑歷程,答案不言而喻——“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讓體育為人類發展服務,從而打造一個更美好、更和平、尊重人類尊嚴的世界。”

  “體育就是和平。”那是古希臘人“停止戰爭”的吶喊,是顧拜旦“將全世界的年輕人召喚到運動場上競爭,而不是到戰場上拼殺”的期許,也是由中國提出、186個會員國聯署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的鄭重承諾。

  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歐認為,作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歷史悠久的北京正在繼續創造歷史,“我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就是和平,而奧運會的核心價值也是和平”。

  從雅典到北京,從奧運到春節,從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跨越兩千多年的歷史,穿越東西方文化的隔閡,這場文化盛事象徵著東西方文明跨越時空相向而行、相遇相聚。

  “北京冬奧會正逢中國農曆新春佳節,奧運會是全世界青年分享快樂、展示自我、拼搏奮鬥的節日,春節是中國家庭團聚、期盼美好的傳統節日,從這個意義上説,期盼更美好的未來,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和願景,這正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文明》雜誌社社長婁曉琪説。

  奧運,人類命運的歡歌

  奧林匹克之光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交相輝映,見證了北京的成長、中國的進步。

  “勝利時,我們一起歡呼雀躍。即使失敗,我們也會互相安慰、鼓勵。冰球讓我們變得更好。”這個寒假,清華附小冰球隊小球員燕禹在冰場上揮灑熱情。

  白色的頭盔,亮黃色的雪服,同一個冬季,46歲的延慶農民李艷霞忙活完孩子的午飯,就直奔雪場:“從山頂上滑下來,耳畔全是呼呼的風聲,全世界只有冰雪與自己……”

  興起于高緯度地區的冰雪運動,其現代化發展也曾長期局限于高收入水準國家。而今,從中國北方傳統的雪爬犁、冰陀螺,到裝備先進的時尚冰雪運動,人們已在冰天雪地裏看到中國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充盈。自冬奧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我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達24.56%,已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人口只有10多萬的塞外小城崇禮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冰雪勝地。雪場建設、雪具銷售、冰雪培訓等産業蓬勃發展,當地每5人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

  張家口壩上草原,高大的風車星羅棋佈,緩緩轉動的風輪葉片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白雪覆蓋青山,一座座競賽場館及配套設施拔地而起,一列列高鐵穿過冬日的山野而來,訴説著這片土地因冬奧而發生的巨變。

  體育發展、人文昌盛、經濟騰飛、科技進步;走進奧運、經歷奧運、主辦奧運;從貧弱走向富強,從封閉轉向開放,從追隨潮流到引領時代……今天的中國,已經深刻融入了當代世界,正用奧林匹克的語言求同存異,在奧林匹克的舞臺倡導共識。

  風雨百年,奧運是世界感知中國發展的一面鏡子。

  中國重返國際奧會大家庭之時,正值經濟全球化浪潮翻涌,中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40多年來,中國的奧林匹克之路與改革開放歷程、融入世界經濟的腳步彼此交織。從2008年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到2022年的“綠色、共用、開放、廉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鮮明彰顯。

  “奧運會的偉大意義在於,它不僅以其特有的體育競技方式讓人類社會共同感受、見證並確信我們應當共用的價值,而且以週期性的重復提醒我們:唯其稀罕,方顯珍貴;唯其艱難,尤須珍惜。”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萬俊人感慨,“奧林匹克火炬不啻為一束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前景的爝火之光。”

  奧運之光,是中國發展的禮讚,更是人類發展的歡歌。赤道附近的多哥、冬季零上10攝氏度的辛巴威、全年高溫的菲律賓……越來越多來自低緯度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選手懷揣夢想與熱愛,跨越溫度和距離,踏上了冬奧會的賽場。他們用不懈努力向世界證明——“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

  “北京冬奧會將成為世界送給中國人民最好的虎年禮物!祝願世界更加團結!”巴赫期待著北京冬奧華彩開幕。

  奧運,我們這樣競爭

  奧運賽場上,令人振奮的是“更快、更高、更強”的超越。

  正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牙買加選手博爾特以驚人的9秒69獲得百米金牌,這一田徑史上閃亮的一幕,代表了人類對自身極限的不懈挑戰。

  奧運賽場上,令人感佩的是“更團結”的情懷。

  1998年長野冬奧會,男子10公里越野滑雪比賽。來自肯亞的菲利普·博伊特最後一名抵達終點,比第一名整整慢了20分鐘。在三位獲獎選手要求下,頒獎儀式被推遲。冠軍得主、挪威運動員達利站在終點線前迎接博伊特,並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友誼的橋梁越發寬闊。從巴塞羅那奧運會“永遠的朋友”到長野冬奧會“讓世界凝聚成一朵花”,從雅典奧運會的“歡迎回家”到北京奧運會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百年來,奧林匹克不僅在競技上挑戰人體極限,更是一種重塑人們觀念的“運動”,引領著人類的全面發展與世界的和諧進步。

  歷史坦誠地告訴人們,奧林匹克並非整個世界。在現代奧運會的百餘年曆史上,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經歷了囿于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對奧運的抵制……

  在不確定性愈加強烈的時代,只有團結協作,才能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動輒以鄰為壑、拉幫結派、排斥異己,搞“小圈子”,按意識形態劃分陣營,無疑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基於共同進步的良性競爭是人類進步的力量,執念于零和博弈的打壓式“競爭”是世界動蕩的淵藪。“體育是競爭,但這種競爭引導人類不斷突破身體極限,讓人類更加健康、陽光、積極、樂觀。”武漢體育學院副院長朱磊表示,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

  歷史有力地昭示,奧林匹克可以照亮世界前途。

  在時有波折的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奧林匹克的意義早已遠遠超出體育競賽本身。這裡,不僅有成績、金牌、勝負,更有溝通、理解與互鑒。

  合作共贏、攜手進步,不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擔當,也是奧林匹克價值觀的主張。“各國應保持平等心態相互合作。合作並不排斥競爭,競爭不是把哪一方打敗,而是通過一種良性向上的互動來增進共同福祉。”朱磊説。

  這是一個值得回眸的瞬間:2018年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冰刀劃過,冰屑飛濺,風聲作響……39秒584!23歲的武大靖一騎絕塵,第一個衝過終點線,新的世界紀錄誕生!“我真正的對手是我自己”,拿下了中國在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枚短道速滑男子項目金牌的武大靖這樣看待冰場上的競爭。

  對於世界上少數國家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日益加劇,並推高政治對抗的風險,巴赫強調:“我們需要重視和強調為我們彼此、為全球體育規則制定形成的和平、團結、尊重與聯合的奧林匹克價值觀。通過踐行團結、加強團結,我們可以表明,相互尊重的國際合作與孤立主義相比,能夠産生更好更公平的結果。”

  這也正是“雙奧之城”的冰雪襟懷——與奧林匹克精神高度一致,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用機遇、互利共贏的理想與擔當。

  像奧林匹克那樣去競爭!像奧林匹克那樣去團結!與奧林匹克“一起向未來”!(關國平)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