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豐子愷:呵護童心 寓教于樂

2021-11-25 08:4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豐子愷,浙江省桐鄉市石門灣人,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翻譯家,以風格獨特的漫畫和散文著稱。

  豐子愷9歲時,父親豐鐄早逝,母親鐘蕓芳一力承擔起家庭責任,撫育年幼的子女。豐子愷從小就顯現出繪畫天賦,家人給予他熱情的鼓勵,支援他在學習之餘為鄉鄰和師友繪畫,大姐豐瀛還教他臨摹的技巧。

  豐子愷成年後,格外強調尊重孩子寶貴的天性,他不僅以此為主題創作了大量漫畫與散文,還將這個思想貫穿于子女教育中。他認為,“人間最富有靈性的是孩子”,教養孩子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教他永遠不失去天真爛漫的童心。在他看來,“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的權利,玩可以啟發兒童的智慧與能力。”家中的孩子們玩耍嬉戲,他總是笑瞇瞇地看著,有時候自己也會加入其中,和孩子們一起搭積木、玩遊戲,教他們唱兒歌。每年除夕,豐子愷會在家中舉辦別開生面的“迎新春”活動:吃完年夜飯,大家一起合唱,然後表演個人節目,最後,家人之間還要交換除夕禮物,即使禮物只是毛巾、肥皂、文具這些小東西,大家也都非常開心。

  豐子愷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不應該替孩子設計未來,也不宜用統一的標準或固定的模式培養孩子。父母不妨順其自然,在陪伴的過程中因勢利導,為孩子們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鼓勵他們在喜愛的領域大膽嘗試。女兒豐一吟喜歡京劇,豐子愷不僅為她聘請了京劇老師,還在一吟的戲裝照上題詩表示讚賞:“為愛西皮與二黃,且施粉墨暫登場。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覷郎。”

  外孫宋菲君對天文感興趣。高一時,宋菲君與同學利用舊貨攤上買的平凸透鏡、幾塊放大鏡和紙糊的鏡筒,製成一個開普勒式天文望遠鏡。用這個簡陋的望遠鏡,他們觀察到木星的4顆衛星、土星的光環和金星的盈虧。他向外公報告這個好消息後,豐子愷很高興,為他畫了一幅漫畫,並在畫中題詩一首:“自製望遠鏡,天空望火星,仔細看清楚,他年去旅行。”後來,豐子愷又寫了一個條幅送給宋菲君:“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豐子愷一方面強調對孩子創造力的呵護,一方面也注重家庭文化氛圍的營造。哪怕是在顛沛流離的戰爭年代,豐子愷也堅持組織家庭學習會,豐家人稱之為“課兒”。這種“課兒”不拘形式,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鼓勵大家交流討論。講授中國古詩詞時,豐子愷一邊講解一邊畫圖示意,通過形象思維來幫助孩子們學習詩歌的內容和意義。他讓年長的孩子擔任他的“助教”,引導年幼的弟妹一道參與學習。他還與家人一起讀義大利小説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讓孩子們知道不僅要學習知識,還應該學會愛與尊重他人。有時,“課兒”還會延伸到戶外。有一次,豐子愷講到蘇曼殊的名句“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為了讓孩子們切身感受“浙江潮”的壯闊,他特意帶著全家去海寧觀潮。

  在這種寓教于樂的家風培育下,豐子愷的子孫們都成長為專業領域的人才。他的女兒、作家豐宛音回憶父親時説:“父親對我們那種一絲不茍、循循善誘的教誨和慈祥親切的愛護,我永遠銘記在心,終身難忘。”宋菲君成為一名光學專家,他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感慨道:“我發現我的研究生涯有一個重要的起點,就是當年自製望遠鏡,以及外公送我的畫和條幅。”(谷敏)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