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3項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公佈

2021-09-29 09:1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山東沂水跋山遺址、河南魯山仙人洞遺址、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等3項重要考古成果。這些新發現是關於人類起源、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群遷徙、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目前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

  發現面積最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是在川西高原發現的一處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考古發掘從七個文化層中出土石製品6000余件。該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數量豐富、形態規整、技術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皮洛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發現面積最大、地層保存最完好、堆積連續、文化類型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空白,將有力推動早期人類對青藏高原的開發過程、早期人類適應高海拔環境的能力和探索東亞手斧的分佈與源流、東西方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等重大學術問題研究。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磨制骨器出土

  山東沂水跋山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曠野遺址,目前已揭露出8個文化層,發掘出石製品、骨牙角製品及動物化石5000余件,揭露出1處人類活動面、3處用火遺跡。石製品類型豐富,具有中國北方小石片技術體系的鮮明特點。

  骨牙角製品包括用動物肢骨、象牙和鹿角磨制的錐形器、鏟形器,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磨制骨器,其中一件用象門齒製成的大型鏟形器規整罕見。動物化石種類包括象、原始牛、赤鹿等,出現大象等動物化石集中埋藏的現象。

  跋山遺址包含多個連續的文化層位,出土豐富的古人類遺物遺跡,對於建立我國東部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序列,論證中國-東亞人類的連續演化,研究當時人類的技術特點、生産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背景,具有重大價值與意義。

  發現距今3.2萬年人類頭骨化石殘塊

  河南魯山仙人洞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洞穴遺址,共發現兩處緊鄰的洞穴,目前僅對I號洞進行了發掘。該洞穴保留珍貴的原生堆積,可清楚地劃分為8層,其中至少3層出土人類遺存。該遺址的最重大發現,是在上部地層出土人類頭骨化石殘塊和數十枚人類牙齒。對兩件人類頭骨殘塊所做的初步年齡測定,得出距今3.2萬年、1.2萬年的數據,其中距今3.2萬年的骨塊來自額骨,厚度在現代人變異範圍之內。對這批人類化石更詳盡的年代測定、形態分析和古DNA、古蛋白分析目前正在進行中。

  該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及相關材料,對於研究中國-東亞早期現代人群的演化過程和特點,分析該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連續發展和當時人類的文化特點、適應生存方式和古環境背景,解決有關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的相關爭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資訊。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