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特展——國博首展石窟寺世界文化遺産
國博首展石窟寺世界文化遺産
大足石刻特展共展出82件展品 包括精美造像和文物修復照片等珍貴史料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殊勝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昨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開幕,預計展出2個月。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此次展覽是對大足石刻的全面展示,亦是國博近年來首次舉辦有關石窟寺世界文化遺産的展覽。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五代、宋時鑿造,明、清兩代亦有開鑿。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被譽為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展覽共展出82件(套)展品,包括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既有端莊典雅的觀音、慈悲肅穆的佛陀、神態謙恭的供養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紋繁複的香爐等造像,雕琢精緻、題材多樣;也有全面細緻的石窟全景圖、經變圖和文物修復照片等,構圖巧妙、精美典雅。為呈現大足石刻的整體面貌,此次展覽還展出近百張文物圖片,以及多媒體視頻。
本次展覽分為四個單元,分別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發現過程、基本概貌、石刻特色、研究保護成果”:第一單元“發現之旅”,通過圖片展示大足石刻的發現歷程,該單元還展出了1999年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證書照片,並向觀眾播放大足石刻紀錄片;第二單元“蜀道大足”,首先以展墻設計向觀眾展現大足概貌,其次講述唐末以後大足地區開龕造像的代表人物和事跡,該單元還通過代表性文物來展現大足石刻造像題材的多樣性;第三單元“鐫岩妙相”,分別展示大足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大區域的特點,具體解析大足石刻的發展脈絡、造像內容、造像表現形式等;第四單元“承故煥新”,向觀眾解析大足石刻的保護歷史、修復技術,展示與推廣。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