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古學者:隋唐洛陽城設計“法天象地”是當時世界性大都市

2020年10月26日 08:3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考古隊隊長石自社副研究員25日説,隋唐東都洛陽城的設計採用“法天象地”理念,通過與洛陽盆地的山水融合,成為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的典範。隋唐洛陽城面積約47平方公里,人口逾百萬,是當時世界性的大都市。

  聚焦“北庭故城與絲綢之路”的第五屆新疆北庭學術研討會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石自社做《隋唐東都與西域互動關係》主題發言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説,隋唐東都洛陽城位於洛陽盆地西部,四週群山環抱,伊洛二河繞城蜿蜒流淌匯入黃河,北起幽燕、南逾江淮、西對關隴、東抵黃河中下游平原,其位置居中,水陸交通便利,地勢險要,便於控禦四方。該城于隋大業元年創建,歷經隋唐、五代與北宋時期,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曾多次大規模營建修葺,但基本格局沒有重大變化。

  隋唐洛陽城1954年起通過詳細勘探和重點發掘,探明瞭城址規模和格局,上世紀80年代後又在宮城進行大規模考古工作,宮城中心區平面佈局、宮皇城水系脈絡均已基本清晰。此外,隋唐洛陽郭城的街道、坊裏和市場,其規模、形制與文獻記載一致。總之,對隋唐洛陽城遺址的全面考古工作,為研究中國中古代時期都城的空間規劃、管理制度和居民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中,隋唐洛陽城的宮城正門應天門為一門三道過梁式建築結構,是一組以城門樓為主體,兩側輔以垛樓,向外伸出闕樓,其間以廊廡相連的巨大建築群,在中國都城建設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建築格局對後世都城以及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都城建制産生深遠影響,如北宋汴梁宣德樓、元大都崇天門、明清紫禁城午門,均由應天門這種形式演變而來。

  石自社指出,隋唐時期非常重視西北地區的管理和經營,隋煬帝遣使西域,大業五年開始“西巡”,設四郡、興屯田,大大加強與西域往來。唐太宗時期對西域用兵並設立安西都護府,開始對西域實施有效的管轄和治理。高宗武則天時期統一西域各國,採取一系列鞏固統治措施,設立北庭都護府,進一步加強對西域的管治。

  他認為,由於隋唐兩朝對西北的有效管治,並加強中原地區與西域各地的交流,特別是隋煬帝、唐高宗及武周時期和玄宗初期,國家政治中心在東都洛陽城,自然加強了東都洛陽城與西域的聯繫。隨著考古工作開展,隋唐東都洛陽城與西域聯繫的歷史考古資料越來越豐富,從國家行政機構設置、交通線路、人員交往、文化傳播等方面,印證了隋唐東都與西域的互動關係。(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