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遺踏白船的傳承之困:“60後”“70後”仍是搖船主力

2020年06月28日 10:1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嘉興6月27日電 題:非遺踏白船的傳承之困:“60後”“70後”仍是搖船主力

  作者 施紫楠

  每年一到端午,姚其才就特別興奮,因為他又可以上船了。

  今年64歲的姚其才,家住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新興街道王安社區,祖祖輩輩生活在西南湖畔,以漁為生。十幾歲時,他就跟著父母在船上生活,搖船、捕魚、下水,樣樣在行。

  船,對這位年過花甲的老漁民來説,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河網密布的江南水鄉,船曾經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農家搖船無不技藝高超,因而節慶活動多與水有關,踏白船就是其中之一。

  踏白船又名“搖快船”,其名由來,據傳與南宋名將岳飛有關。宋代抗金大臣宗澤讚賞岳飛的才能與勇敢,任命其為踏白使,“踏白”為水軍番號。船隻即嘉興水鄉常見的農用船,這種船船體稍長,船底呈弧狀,涉水阻力甚小,但急搖時左右穩定性較差,鄉民稱之為“活”,因此成就了踏白船在表演時速度較快、驚險的特性。每條船經過改裝,船艄搭上木板橫“跳”,船尾上安兩支琵琶櫓,兩人一組同搖一櫓,船艙幫口兩邊再安放四五排或五六排木槳,人手一槳,合力齊劃。

  如今,踏白船已經被保護起來,它被列入浙江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擊鼓1人,搖櫓4人,單槳6人,船上總計11人。”姚其才説,踏白船是個技術活,隊員大都是經驗豐富的漁民,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櫓要控制方向和穩定性,單槳要同時下水提供動力,擊鼓要控制節奏……”

  和賽龍舟相比,踏白船更具地方特色,歷數世紀而不衰。

  2009年起,踏白船表演賽在嘉興市政府的倡導、組織下,作為每年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一項體育競技活動項目,得到繼承、創新和發展,目前在該市已連續舉辦11屆。

  今年,也是姚其才參加踏白船表演賽的第11年。作為新興街道踏白船隊的船老大,每年端午節前,他都會召集曾經的老漁民們一同上船,頂著烈日苦練。對於漁民們來説,踏白船有著特殊意義。

  “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以前我們以划船為生,今後也不能忘記。”水是姚其才的根,養育了祖祖輩輩的漁民;踏白船,也由一種營生變為一種文化,被這批老漁民們傳承下來。

  然而近幾年,隨著老一輩漁民們年紀的增大,姚其才逐漸意識到,當下的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願意幹這一行。

  因為平時酷愛體育鍛鍊,前幾年還當過龍舟手,對水上項目有著適應性的姚培祥,在2017年被舅舅姚其才挑中,“接力”成為了一名船二代。

  1972年出生的姚培祥直言,在當下的踏白船隊伍中,“60後”“70後”仍是搖船主力,“前幾年也有一些年輕隊員加入,但是堅持不了幾年就退出了。雖然每年訓練時間不長,但是強度大,很多年輕人都吃不了苦。”

  讓姚培祥感到慶倖的是,如今隊裏更換隊員,使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模式,“我們每年更換掉幾個老隊員,基本還可以銜接得上,更替難度不是很大。今年隊裏還新增加進來一名‘80後’,年紀最小。”

  姚培祥説,隊伍裏也在考慮培養一批年輕化的隊員,畢竟我們“70後”也會老,總要有人繼續傳承下去。“但是現在的‘90後’‘00後’甚至都沒有上過船,所以這個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時間來好好謀劃。”姚培祥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