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書寫老北京到嘗試兒童文學 探秘肖復興的文學世界

2020年06月12日 08:3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回望童年,人們總是有諸多感慨。最近,小説《合歡》成為熱門圖書,有網友表示,從這本兒童文學中,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

  它的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對《合歡》,他説,寫這本書確實與自己不幸的童年有關。成長令人懷念,也十分的不易,“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

  兒童文學,不好寫

  “那個女孩的名字,肯定不叫合歡。韓信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是在六月一個早晨上學的路上。那條通向學校的街道兩旁,正盛開著一樹樹的合歡花。”這是小説《合歡》的開頭。

  書中描寫了女孩合歡與男孩韓信的友誼,小學時代的生活、老師……10萬字的小説不算太長,但勾起了無數讀者的童年回憶。

  寫小説花了三個月時間,但實際構思卻用去了整整三年。“講故事”對肖復興來説很容易,但怎麼講是個問題,“作者想把兒童文學做好,僅僅靠編故事,這樣我不贊成。”

  他始終認為,在所有文學樣式中,兒童文學最難:要寫的對像是兒童,而寫作者卻已經早早遠離童年,這種時間和心理的落差,要求寫作者重返童年,如同返老還童一樣艱難。

  動筆前,肖復興認真看了幾本書:帕尼奧爾《父親的榮耀》、巴烏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等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情節真實,講故事也自然,往往能把讀者帶回很悠遠的歲月。

  “兒童文學很容易出現類似狀況:作者裝成小孩去寫,或者完全以大人姿態去寫。”對兒童文學,他在心裏一直懷著敬畏之情,“像我這樣不是很聰明的作者,這些需要格外警惕。”

  “不完整家庭”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合歡》倒映出肖復興的童年,書中小女孩合歡失去了母親;現實中,他的母親也很早就離開人世。那時,他剛剛五歲,弟弟只有三歲多一點兒。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變得無比落寞。有時候看著同學一家人説説笑笑,常常會不自覺地發呆:別的孩子家庭完整,為什麼我的家庭就是不完整的?

  但那個時候,生活的重壓讓其他家人無暇顧及肖復興的心理變化。他也沒什麼人可傾訴,只能把對母親的想念埋在心底。直到在上學路上,碰到一位女教師。

  女教師在附近一所小學教書,和善的笑容讓肖復興很容易便聯想到了母親。後來,班上又轉來一位女同學。初到陌生環境的孤獨感,讓她和同樣落寞的肖復興成為朋友,童年變得不那麼孤寂,“有人給你很多心靈上的安慰,會好很多。”

  這兩個人物給肖復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成為《合歡》的人物原型。除去必要的藝術加工外,在情感上幾乎完整重現了童年的感受。

  “孩子的成長經歷,很難一帆風順。當孩子面臨挫折時如何去面對、幫助他克服困難,這可能是我所想要表達的。”他感嘆,“童年的影響,往往一生都難以磨滅。”

  一脈相承的風格和背景

  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合歡》還是在感情和故事背景上延續了肖復興一貫的風格:寫熟悉的人和事,用最質樸的語言説出心裏最想説的話。

  比如,《合歡》中便仍然沿用了《藍調城南》、《我們的老院》中的歷史背景和街巷生活。這兩本書,也是他描寫老北京生活的兩部知名作品。

  從小生活在北京南城,他對這裡的大街小巷很熟悉。但真正開始關注老街巷,還是在2003年底。有一天開完會後,時間還早,肖復興沿著前門大街溜達,一路走回了兒時生活的老街,那時,大部分老房子還在。

  他到老街坊家裏串門,也得知了老院的許多變化。看著高樓林立,肖復興突然發現,昔日熟悉的街道和生活似乎正在慢慢遠去,説不定晚來一陣子,就都見不到了。

  於是,從2004年起,肖復興經常到前門一帶轉悠,有意識地做記錄,老鄰居的口述、老街道的樣貌……拍照、做筆記,慢慢有了很多積累,最終才寫成了上述兩部書。最近,又花費兩年時間完成《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把所有對老北京和生活的理解都寫入其中。

  “老北京有很多東西,寫下來,是希望大家別忘了。一個作者,不管喜好怎麼變,還是逃脫不了原始生活的底子。”對他而言,只有寫這些印象深刻、最感動的,才能寫好。

  “文學夢”實現了嗎?

  從散文到兒童文學,肖復興的寫作看上去有些雜。這跟他的經歷也脫不開關係。

  年輕時,他夢想當作家,在大學畢業後也極不安分:留校任教兩年千方百計離開了,“想來想去,還是寫東西最有樂趣。”

  此後,肖復興當過十年體育記者,對音樂感興趣後又去研究音樂,寫出了《音樂筆記》。“我願意寬泛地接觸生活,寫作更豐富一點,樂趣更大一點。”肖復興説。

  如今,加上最新的作品,肖復興總共出版長篇小説、報告文學集等百餘部,拿下中國好書、冰心散文獎等多項大獎,獲得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最喜愛的當代作家”稱號。

  “拿了這些獎,也不能説當年的文學夢完全實現了。不斷努力寫作才是最重要的。”肖復興盡可能在作品讓讀者看到新東西,而不是一味老調重彈,“想想哪些生活我還沒去寫?寫法能不能有些變化?”

  “身為作者,最可怕的就是重復自己。我雖然歲數大了,但還是希望做一點努力,自己跟自己比,每次都能有一點進步。”他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