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一顆讀書的“種子”都會發芽

2020年04月22日 09:20:00來源:解放軍報

  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還有什麼意義?有人這樣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

  閱讀和進食一樣,是一個吸收營養的過程。食物可以維持我們的生存,閱讀能使我們的精神變得豐厚。人的一生不過寥寥數十載,走向成熟需要花費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閱讀卻能將成長的時間最大程度地壓縮。

  什麼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賦予給你?什麼能把生命的奧秘和自然的規律傳遞給你?又有什麼能把前人的智慧和世間的美好呈現給你?只有書籍。

  人一生中會閱讀無數本書,書也從無數人的手上匆匆掠過。但總會有那一刻,人和書都會停下腳步凝視彼此。當你選擇了一本書,就選擇了未來人生的一個伴侶,從此人生的旅途再不孤獨。——編 者

  “人生就像風雲莫測的天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將面臨什麼。高加林的人生亦是如此。我是這本書的上一個讀者,把這本書推薦給你。”翻開路遙的《人生》,熊靜煒在扉頁上寫下這句話,然後將它放在圖書館用於交流分享讀書感受的“漂流空間”,期待它“漂流”到下一個讀者手中,碰撞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

  熊靜煒是國防科技大學2018級本科學員,從小熱愛讀書的她,課餘時間喜歡“泡”在圖書館的“漂流空間”。因為這裡的書籍都經過了精挑細選,書頁間寫滿了不同的心得體會。在她看來,一本書在不同人的手中會留下不同的人生故事,每一本書都像種在心間的一粒“種子”,在各不相同的人生裏慢慢發芽,開出各色各樣的花。

  “60後”博導——

  “讀書時不要帶有功利心,讀完了卻需要思考一下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

  “《簡·愛》不僅是一本愛情小説,我看到更多的是勇氣和堅持,是信念與力量。簡的前半生是漂泊的,她一直在適應環境,卻不改變自己的性情。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談起最喜歡的書,雷菁如是説。

  雷菁是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一名教研成績斐然的“60後”,她一直是學校許多年輕人的崇拜對象。在別人看來,雷菁這一路走得順風順水,但人生又怎麼可能沒有波折?

  雷菁小時候一直是各科老師爭搶的“尖子生”。高二那年,由於父親工作調動,雷菁轉學到了別的城市。全新的環境、陌生的老師、甚至連學習進度都是不同的。在新學校,她不再是各科老師的“寵兒”,而是一個初來乍到的陌生人。就像是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一直在聚光燈下,如果將聚光燈移開,那一瞬間失落的潮水瞬間將她整個人淹沒。

  雷菁在這種負面的情緒裏沉寂了很久。一次偶然的機會,雷菁讀到了《簡·愛》。書中女主人公簡·愛的成長階段並不快樂,舅媽的冷落和寄宿學校的嚴苛一度成為她的噩夢。她的愛情之路也並不順利,與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情讓她長時間陷入痛苦和掙扎之中。然而簡·愛卻始終能夠保持堅強、樸實的性格。這種在磨難中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正是當時的雷菁所缺少的東西。“我考上國防科技大學後,面對高手如雲的環境,依然能勤奮踏實地埋頭苦學,這都是簡的性格一直激勵著我。”雷菁説。

  雷菁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留校工作後,她開始對科學家的人物傳記産生興趣。“我習慣從科學家的傳記裏研究他們的工作、學習方式,反過來指導我的工作和學習。”

  《資訊論與編碼基礎》是雷菁教的第一門課程,這門課因為抽象枯燥的理論,讓不少學員和老師望而生畏。往往老師在臺上講得眉飛色舞,課堂氣氛卻死氣沉沉。如何擺脫教學困境,讓抽象的理論更接地氣,成了壓在雷菁心頭上的一塊石頭。

  “如果能簡化問題,就能更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在讀《香農傳》時,香農“化複雜為簡單”的治學理念給了她極大啟發。於是,雷菁開始試著轉變授課方式。她提出了一套“趣味教學法”,力求將晦澀的學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們常感嘆:“雷老師的課堂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憑著在課堂教學上的出色表現,雷菁在2019年獲評全國優秀教師。

  “讀書時不要帶有功利心,讀完了卻需要思考一下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回顧多年閱讀經歷,雷菁認為,多讀書、讀好書,善總結、勤思考,要能將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才能在實踐的沃土上結出碩果。

  “80後”教員——

  “希望我送出去的書,可以種下讀書的‘種子’,讓更多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我跟書之間的關係比較戲劇性。我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是被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出來的。”國防科技大學智慧科學學院副教授白聖建打趣説。

  白聖建留校任教沒多久,就承擔了一門公共課《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授課任務。可誰知,第一次備課就給了白聖建一個“下馬威”。“人文素養”“審美情懷”……當一個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概念迎面砸來,白聖建承認自己當時有點“抓狂”。作為一名控制學科老師,白聖建一直攻讀工科,很少涉足人文社科類。面對巨大的知識空缺,他只能買來幾十本書“惡補”。

  “讀書就像吃家常飯,越嚼越有味道。”白聖建説。從《荷馬史詩》到《神曲》,從《史記》到《世説新語》,從《朝花夕拾》到《平凡的世界》……他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裏,無法自拔。錢學森曾説,“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家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裏面有美學。”“惡補”補出“正能量”,白聖建終於從科學與人文的“美美與共”中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

  白聖建還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舉動——給學生送書。每學期期末,考試成績80分以上的學生都會收到白聖建的簽名贈書。這些書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各方面。每一本書,白聖建都仔細讀過,他將自己的感言寫下,然後將它分享給他的學生。“這並不是一時興起,希望我送出去的書,可以種下讀書的‘種子’,讓更多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現在,白聖建還“探索”出新的送書模式:網路分享書籍。每當他閱讀到好書,或僅僅是一些好的片段,就將其分享到班級群裏。這樣一來,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他推薦的書。不少學生只上了他一個學期、甚至十幾個課時的課,卻在他的感染下愛上了閱讀。

  在白聖建心裏,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他願意把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的人。

  “90後”師兄——

  “在反覆閱讀中,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明白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有些書雖然不能直接解答問題,卻能提供找到答案的方向。”説這番話的人叫虎寧,是國防科技大學一名“90後”博士研究生。

  虎寧喜歡看哲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他認為這類書可以培養思辨能力,讓人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科研面對的是很多尚未求解的問題,有時候就算努力也不一定能找到完美答案。每當遇到“攔路虎”,他都會去讀一讀《論語》,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答案”。“愛因斯坦説,問題不能通過産生問題的思考方式解決;孔子也告訴我們學過的知識只要經常溫習,就能常學常新。”虎寧説。

  讀研期間,虎寧所在團隊承擔了某重大科研項目。有一次做實驗時,實驗結果和設計預期存在較大偏差,虎寧和他的團隊對設計方案和試驗大綱反覆分析,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幾個人愁得焦頭爛額。就在實驗進度停滯不前時,“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突然給了他啟發——出現了新問題,並不意味著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不了。於是幾個人又重新翻看理論書,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章節裏找到了思路,問題得以解決。一年後,由於項目進展順利,虎寧申請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

  虎寧一直保持著寫讀書筆記和隨筆的習慣。他認為,生活在快節奏的時代,時間被“碎片化”,人們習慣在網路上發佈零碎的文字表達自己時下的心情。而靜下心來讀一本完整的書、寫一些文字,會讓他心思更加沉靜、保持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對於喜歡的書,虎寧會一遍遍閱讀,如果有了新的想法,就把它加到之前的筆記上,“每一次閱讀都有新收穫,有時候整理讀書筆記,看著同一篇隨筆上不同顏色的筆一點一點增加內容,也挺有成就感。”

  “經典的文學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一代代文人墨客手裏流傳光大。在反覆閱讀中,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明白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虎寧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這種感覺。”

  “00後”新生——

  “那些蘊藏在文字後面的人生百態和科學道理,讓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我打遊戲、看動漫,但更喜歡讀書。讀書帶來的充實感,任何娛樂消遣都比不了。”國防科技大學“00後”新生譚震對筆者説。

  高二那年,譚震一時沉迷遊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通過一檔軍事電視節目的推薦,他接觸到《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書中對心懷信仰、不畏犧牲、英勇作戰的志願軍將士的刻畫,深深震撼了譚震,他開始對自我價值追求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也是這本書讓譚震對軍人這個職業産生了強烈嚮往。於是,他把“國防科技大學”定為高考目標,很快從低谷走了出來,開始努力追趕,最終以超過一本線150分的成績圓了自己的軍旅夢。

  入學時,在學員隊教導員的推薦下,譚震接觸到了金一南教授的《心勝》。書中對“強軍衛國”思想的闡釋,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軍人信仰。過去的苦難與輝煌,未來的機遇與挑戰,讓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作為一名軍校大學生所背負的責任。譚震訓練得更有勁兒了。“志篤則定心,心遠而可勝。”三公里長跑的最後兩圈,他都會不停地在心中默唸書中這句話,激勵自己快一些、再快一些。

  軍校的學習生活非常緊湊,譚震依然“見縫插針”堅持閱讀。每天早上,他會提前40分鐘起床,站在走廊盡頭的窗臺邊,獨自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中午午休和晚就寢前他會抽出20分鐘時間閱讀。“這樣一週下來,至少能有八九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譚震還給自己的這套閱讀“秘籍”起了個有趣的名字——“插針法”。

  “讀書之於我,猶如長者之於少年。那些蘊藏在文字後面的人生百態和科學道理,讓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譚震説。接下來,他打算閱讀更多的軍事類書籍,儘快提升軍事素養,為強軍興軍貢獻力量。向著這個目標,他在書海開始了新的航行。

  許 鑫 姚 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