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雲遊覽、雲賞藝 山西公共文化在“雲端”開花結果

2020年03月24日 09:52: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太原3月23日電題:雲遊覽、雲賞藝、雲閱讀:山西公共文化在“雲端”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王學濤

  雲遊覽、雲賞藝、雲閱讀……為滿足群眾疫情期間的文化需求,山西各類文化單位積極打造豐富多彩的線上文化産品並逐漸在“雲端”開花結果,將成為長期惠民的新的公共文化供給。

  “雲遊覽”成趨勢

  新技術給旅遊業帶來機遇和挑戰,也促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項目的落地生根。

  31歲的陳紅瑾帶著導遊們在抖音上對平遙古城進行了一週的直播,為古城旅遊恢復做準備。這是她第一次參與直播,作為平遙縣文旅局網路資訊中心的主任,她認為旅遊應該從線下走到線上,讓大家放心來古城,並且知道來玩什麼。

  疫情期間,山西博物院在抖音、快手、騰訊直播、新浪微博平臺推出直播活動,主題涉及青銅文化、民族融合、壁畫藝術,觀看量超過65萬人次。“這是新時代的需求,也是一個非常時尚且受大家歡迎的方式。”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説。

  除了直播,越來越多的文物旅遊數字化産品應運而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走進”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耳畔響起熟悉的旋律,仿佛伸手就能觸碰到課桌。紀念館副館長楊蕓説,疫情期間他們對兩年前製作的VR全景進行了完善,未來會利用好它,將這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宣傳好。

  因為新技術,不向公眾開放的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在疫情期間也露出神秘面容。打開“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官網,可以看到墓葬2D視頻展示、3D視頻展示、AR互動展示、VR全景體驗。觀眾既能一睹北齊大型墓葬壁畫的“芳容”,也能全方位感受北朝風情。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説,今年將重點打造“科技+文物”平臺,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雲賞藝”獲支援

  為豐富疫情期間人們的文化生活,山西省文旅廳在官網開設了“線上劇院專題”,包括晉劇《關公》、京劇《長樂未央》、蒲劇《淚灑相思地》、舞劇《呂梁英雄傳》等十部優秀劇目。山西省文旅廳藝術處處長李倫説,會長期保留這個專題,並不斷增加新的作品。

  “線上傳播很好,戲曲需要與時代同步。”上黨梆子現代戲《太行娘親》的主演陳素琴説,通過網路可以讓不同年齡、地域的觀眾有便捷途徑接觸到《太行娘親》。“戲曲是現場藝術,真正喜愛的人看多少遍也看不夠,不會影響線下演出。”她説。

  在“雲”端,文藝工作者還創作了大量戰“疫”作品,涉及戲曲、歌曲、曲藝、朗誦、美術、書法、剪紙、雕塑等。他們用優秀作品鼓舞人,為祖國和白衣天使鼓勁加油。

  一幅《窗花情深係武漢》的農民畫上,四個“剪紙娃娃”分散在四個角落,宣傳防疫要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風,中間三個“娃娃”在貼窗花,表達“戰疫必勝”“春歸家園”的美好期盼。它的作者是53歲的農民張先花,這樣又萌又接地氣的農民畫她在疫情期間創作了5幅。

  “網上展示受眾面廣,能讓更多人看到。”張先花説,農民畫直觀可愛,她想通過畫作提高人們的防疫意識,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

  “雲閱讀”受重視

  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們紛紛開啟“宅家雲閱讀”模式。山西省圖書館整合館內線上資源,打造“零接觸”“零付費”的閱讀新體驗。在利用好原有數字資源的基礎上,山西省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中增加了“讀聯體”服務平臺,資源量有3000種,讀者可以免費閱讀電子書、有聲書、期刊等數字資源。此外,還在微信公眾號中推出“掌閱”電子書平臺,供讀者免費閱讀10萬餘冊暢銷書和新書。

  山西省圖書館還把原有的線上服務提前進行。王冬冬負責少兒館微信公眾號上的“金閃閃故事屋”欄目,往年都是從4月開講,但今年提前到2月中旬。週一到週五的每天晚上,她要在網上給小朋友們講一個10分鐘的故事。根據孩子們的點播,今年她已講了25期。

  “感覺更被需要,很開心!”王冬冬説,疫情防控緊張的時候小朋友們只能“宅”在家裏,她正好發揮作用陪孩子們一起閱讀。

  山西省圖書館館長王建軍説,這次疫情中,便捷的電子書成為紙質書的重要補充。過去圖書館以線下服務為主,但將來要雙輪驅動,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更好地傳播知識。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