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春的肖像

2020年01月19日 09:09:00來源:人民日報

  青春的肖像(經典流芳)

  如果為青春畫一幅肖像,會是什麼模樣?

  早在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晚期傑出畫家倫勃朗用幾乎一年一幅的自畫像系列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沉迷于戲劇性的光線,推崇質樸厚重的風格。與其他藝術家熱愛遊歷不同,倫勃朗一生沒有離開過故土荷蘭,卻憑藉高超的藝術造詣聲名遠播。

  在大量的自畫像和為親人、愛人、友人繪製的肖像畫中,倫勃朗的人生敘事逐漸明朗。可是,他的一生依然太過傳奇,仍有許多謎題耐人追問:

  在畫家63年的生命時光裏,為何如此高産?600余幅油畫、300余幅版畫和超過1000幅素描速寫,涉及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件件堪稱經典。為何他年紀輕輕就獲得巨大成功?是憑藉過人的天賦、刻苦的經歷,還是一段美滿又“實用”的婚姻?為何似乎一夜之間,他墜入命運的深淵、連離世都悄無聲息?人們只模糊記得,倫勃朗葬于荷蘭阿姆斯特丹西教堂的一塊無名墓地,死因不詳。越走近倫勃朗,其人越隱退于畫布深處。

  早年成名

  1606年,倫勃朗降生於萊茵河畔的一戶老磨坊主家庭。他自幼癡迷繪畫,不願追隨兄長學做生意。14歲時,他放棄到萊頓大學學習的機會,先後進入雅各布和拉斯特曼的畫室做學徒。兩位老師都曾遊歷義大利,深受當時義大利最負盛名的畫家卡拉瓦喬影響。卡拉瓦喬以科學觀察和明暗對照技法著稱,倫勃朗的早期作品《被處以石刑的聖史蒂芬》,寬闊的構圖、戲劇化的人物表現以及典雅細膩的畫風,頗具卡拉瓦喬式的義大利情調。在反覆實踐和琢磨中,他發現自己特別擅長肖像畫,並在同期開始創作素描和蝕刻版畫。

  1630年,24歲的倫勃朗決定去阿姆斯特丹闖蕩。他的第一筆生意是一幅受委託繪製的團體肖像畫《杜普醫生的解剖學課》。在畫中,解剖臺上橫陳著一具人體標本,倫勃朗借助對光線的嫺熟掌握,刻畫出標本皮、肉、骨的肌理和質感。杜普醫生站在解剖臺後面,抬起左臂,似乎正在演示手臂的功能。他的目光投向深邃背景中探出的7位圍觀者,他們的不同面色,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科學的複雜態度。這幅作品為畫家在上流社會中贏得聲望。隨後,更多訂單紛至遝來。

  幸福時光

  1630年到1642年是倫勃朗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在首都,這位來自外鄉的青年藝術家不僅贏得了市場歡迎,還收穫了甜蜜的愛情。1634年,倫勃朗和薩斯基亞結婚。《扮作花神的薩斯基亞》描繪了訂婚時刻薩斯基亞的溫柔蜜意。倫勃朗使用莊重構圖,將愛人置於畫面中央。她頭戴花環,一枝野花從一側探出頭來;棕紅色卷髮散落在淺綠刺繡緞裙上;花神手杖從身後伸出,頂端纏繞著的藤蔓植物,憋足了向上生長的動勢。躍然畫上的生命力,暗示著寧靜祥和中孕育著擋不住的蓬勃。

  1639年,倫勃朗貸款購置了位於佈雷斯特拉特街區的豪華房産。他的客廳日日高朋滿座,有志青年擠破頭,渴望成為倫勃朗畫室的學徒;富商顯貴巴望著求得倫勃朗用肖像畫留住自己的英姿。樓裏的每間畫室都安裝了精緻的壁爐,免得模特兒著涼。儲藏間裏隨意散落著來自希臘羅馬的古董奇珍,還有丟勒、荷爾拜因、拉斐爾的真跡。顯赫聲望、富足財富和甜蜜愛情將倫勃朗推向生命巔峰,直到1642年——威望榮耀,轟然崩塌,歡樂時光,戛然而止。

  厄運降臨

  1642年,倫勃朗完成了阿姆斯特丹火槍手衛隊的訂單《夜巡》。這件引得後人紛紛朝拜的偉大作品並沒有為他帶來即刻榮耀,反而使春風得意的畫家遭受了致命打擊。就藝術價值而言,《夜巡》是一件具有開創意義的作品,畫作將古板的群體肖像創新表現為喧鬧生動的鮮活場景:庫克隊長位於前景正中。他伸出左手,招呼副隊長快快組織雜亂無章的隊伍,準備出發。這一刻,有人驚愕不已,有人淡定自若;大鼻子老者嫺熟地校準瞄準,紅衣隊員擦拭槍桿時一臉愁容。畫面具有極強的時空代入感,使觀者不由産生要加入隊伍一同出發的錯覺。而倫勃朗正躲在畫面背景深處:他從一面旗子後探出頭來,觀察著隊員們的舉動。

  然而畫作完成後,衛隊隊員卻完全不買倫勃朗的賬。面對《夜巡》,他們勃然大怒,指責他沒有按照協議和傳統肖像畫約定俗成的規矩,根據支付畫酬的數額佈置人物在畫面的主次位置。隊員們渴望通過肖像畫彰顯地位和身份,對倫勃朗精心營造的藝術感染力毫不理解,更不在乎。最終,衛隊將倫勃朗告上法庭。爭執中,倫勃朗堅持“藝術家的天職是創造美的形象,而不是計算有多少個腦袋”,卻落得不尊重客戶,沒有契約精神的壞名聲,找他定制肖像畫的客戶也隨之驟然減少。

  事業受挫的同時,悲劇降臨。1642年,薩斯基亞病逝。痛失摯愛、訂單驟減、房貸到期,命運急轉直下。債務壓得倫勃朗喘不上氣,無奈之下,他向貴族朋友約翰·斯克思借錢,並用一幅肖像畫作為回報。斯克思實在很忙,無暇做一位安靜的模特兒。畫到中途,斯克思將金絲織邊的紅色大衣斜披在肩頭,抓起手套,急匆匆準備離開。即便匆忙,他仍保持著教養良好的舉止,唯獨面部的一抹跼踀和尷尬,流露出在友人面前的鬆弛。對於衣飾的處理,倫勃朗極其灑脫,直接將顏料塗抹到畫布上,形成凸起的三維感。倉促戴起的手套、尷尬緊張的表情和外衣的爽快處理,烘托出速度與壓抑之感。倫勃朗用一幅肖像畫完成了對斯克思內心的剖白,這幅作品亦成為日後公認其最精彩的肖像畫之一——《斯克思肖像》。

  時運轉變淬煉了畫家蒼勁有力、雄渾生動的畫風。倫勃朗開始大量運用陰鬱色彩,放棄了謹小慎微的細節刻畫,並取而代之粗狂筆觸和厚重顏料。但是,當時荷蘭民眾更欣賞優雅的形式、亮麗的色彩和細膩的手法。“深褐色的倫勃朗”被市場徹底遺棄了。

  悲壯離場

  1660年,54歲的倫勃朗孤苦伶仃,一貧如洗。他變賣了豪華房産和畢生收藏,搬進位於玫瑰運河街區的普通公寓。這間逼仄的居室,收藏了倫勃朗無處安放的晚年尊嚴。他用粗糙肆意的筆觸瘋狂繪畫,激動時恨不得用手指直接塗抹顏料。《克勞迪斯的密謀》便誕生於這個階段。這件動人心扉的作品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夜間場景,散發出秘密集會的嚴肅氣氛。它在市政廳短暫展出後,因不被世人接受而退回。1668年,倫勃朗唯一的兒子死於瘟疫。1669年,倫勃朗去世,死因不詳。

  在人生的最後一年中,倫勃朗留下了幾幅自畫像。這些作品傳遞出相同的資訊——關於“本真”。經歷人生起落,倫勃朗在孤獨貧苦中重返藝術的本真。“最後的自畫像”褪去盛年時的裝腔作勢,忠實記錄了生命將盡的精疲力竭:疲憊的面容,佝僂的身軀,絲毫遮掩不住倫勃朗蒼勁悲壯的繪畫語言。他的筆觸堅定有力,儼然出自1630年那個夢想到阿姆斯特丹大幹一場的24歲青年,卻又更多了一份凝重、一份無畏、一份天真。今天,如果為他的青春畫一幅肖像,我選擇1669年的那幅“最後的自畫像”——他用生命揭示了藝術長青的真相,用悲劇離場指向壯美的凱旋。

  吳 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