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獎詩人甘德跟王冬齡聊書法 與蔡天新憶往事
普利策獎詩人甘德匆匆過杭州——
跟王冬齡聊書法,與蔡天新憶往事
本報訊 弗羅斯特·甘德,2019普利策獎獲得者,一個清瘦修長的美國人,前幾天來到杭州運河拱宸橋畔,參加了第八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朗誦了自己的詩。
在杭州女詩人舒羽的眼中,弗洛斯特·甘德帶著森林氣息,通紅的面龐讓人想到海明威。
上周,參加“言説與沉默·2019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杭州站暨世界的平衡之要素·第八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的外國詩人一行七人,以及杭州的詩人和評論家,和熱情的聽眾,擠滿了大運河邊、拱宸橋畔的舒羽咖啡二樓詩人客廳。除了弗羅斯特·甘德,還有加拿大的路易絲·杜普蕾、愛沙尼亞的馬圖拉、阿根廷的塞爾希奧·萊蒙迪、日本的四元康佑、韓國的樸柱澤,各用母語朗誦了自己精妙的詩作。
許多讀者甚至站在門外聽完了全部的節目。寒風冷冽的天氣也抵禦不了詩所具有的感染力。
甘德既是作家,也是翻譯家,擁有地質學和英語文學學位,曾于哈佛大學任教,現為布朗大學榮休教授。他的著作《來自世界的核心樣本》反思了我們跟外國接觸時如何被修繕和翻譯,這本書入選普利策獎的最終名單以及全美書評界大獎。
他還是一位詩人,贏得2019年普利策獎。甘德翻譯了大量拉丁美洲和西班牙作家的著作,合作翻譯過日本詩人野村喜和夫和吉增剛造的詩集。
他曾説過,“詩歌也在報道事實,只是它敘述的是情感層面的新聞,用詩的語匯,這是一種針對心靈的新聞探索報道”。
今年63歲的他,是第6次來中國。之前,他去過揚州、麗江、新疆等地,和中國詩人西川、翟永明等人一起旅行,感嘆中國實在太大了。
他也熱愛中國詩人的詩歌,非常喜歡屈原的《天問》,並稱自己獲普利策獎的詩集《同在》中,有首《探聽》曾受《天問》的影響。這幾年,甘德也致力於把中國詩人的詩歌推到國際上去,推廣多多、歐陽江河和翟永明等當代中國詩人的英譯本。
這次來杭州,甘德和詩人朋友們一起去了杭州的斷橋、靈隱,也品賞了梅家塢的煙嵐茶霧。
在古運河邊,甘德與老友——詩人、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蔡天新重逢。八年前,他們曾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一起旅行過。一晃8年,甘德失去了他至愛的夫人。蔡天新説,甘德的夫人是著名女詩人賴特,曾獲50萬美元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她比他大7歲,一位美麗的女子。
帶著對東方藝術的好奇心,甘德與著名書法家王冬齡聊了聊書法與創新,特別提到了法國藝術家詩人亨利·米修,他受了很多中國書法的啟發,
王冬齡回答説,自己之所以能夠敢於這麼大膽地進行突破和創作,除了日本的前衛的作品,還有西方的米修,包括到美國的布洛克、克萊因,都對他産生影響。“一般的人認為西方人沒有中國的精深致極的修養,就好像不可能寫好書法。但是實際上,來自西方的學生,他們的西方的哲學特別是音樂的修養,這種藝術修養是有助於他們把握中國的書法。”
王冬齡告訴甘德,他在美國呆了四年,教書法,他就把書法作為一個藝術在教。
甘德聽了,頻頻點頭,讚許。
本報記者 張瑾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