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航運史(浙江篇)》正式出版發行
中新網杭州9月18日電(饒雨蒙 吳婷竹)近日,由原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組織編撰的《大運河航運史(浙江篇)》正式出版發行,填補了大運河航運史浙江部分的空白,也為業界提供了比較完整、可靠的歷史資料和行業史料,對傳承、利用和保護好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産有著重要的意義。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交通運輸部原部長李盛霖專門該書的出版題詞:傳承運河寶貴遺産,推進運河文化建設。
浙江是中國最早開鑿人工河流、發展航運的地區之一。“百尺瀆,奏江,吳以達糧”,這條記入《越絕書·吳地傳》的“百尺瀆”,是春秋戰國時期在錢塘江北岸開鑿的首條人工渠道,溝通了吳越兩地,把浙江的運河史定格在2500多年前。《大運河航運史(浙江篇)》以大運河浙江段的2500多年的發展為主線,匯集各種史料和浙江港航管理部門保存的各種資料及計數據,全面系統地記述和展示了大運河浙江段航運的發展、演變歷史,客觀真實地描述2500多年來浙江人民在大運河浙江段開鑿、航道建設、船舶修造以及港口碼頭建設、航運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大運河浙江段對浙江乃至全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文化等方面所産生的巨大影響和卓越貢獻。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歷來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建設工作,于2007年委請嘉興船文化博物館著手編寫《大運河航運史(浙江篇)》。12年來,各參編人員調檔閱卷,不廢寒暑,四處收集資料,進行了摘抄、複印,對資料進行了較全面、細緻的整理、分析,集思廣益,幾易其稿,終成全稿。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對以往的許多史料進行了認真的考據和科學梳理,提出許多新穎、獨特的觀點和思考。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位於錢塘江北岸、浙江西北部平原水網地區的浙西運河,是江南運河(京口至余杭)的浙江段,與錢塘江南岸的浙東運河(杭甬運河)相對應並連接。到唐代時便在浙西北地區逐漸形成以東、中、西三條航線為主幹的浙西運河水網。多年來隋煬帝“敕穿江南河”似乎已成定論,針對自元代起不少專家學者提出的疑義,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對各類史料和大量的典籍、文獻,一一進行比對和甄別,從“孤證不立”、通航標準不一、任何配套工程均無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考據。
因此,該書既不失為一本航運信史,也為業界提供了許多豐富而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行業史料。(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