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的力量 | 傳統文化進校園 這個中秋很“文”氣

2019年09月13日 13:37:00來源:中青線上

  天懸銀盤,月灑清輝。

  看著夜空越來越圓的月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好月圓時。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為慶祝中秋節,

  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的校園中也熱鬧起來了!

  孩子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共迎團圓佳節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們,你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中秋節前夕,在北京市密雲區第三小學的課堂上,老師正在用中國傳統皮影藝術為孩子們講述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認真學習這門傳統工藝,用皮影藝術講團圓故事。

  廣東肇慶學院將嶺南文化納入日常教學中,將中秋節文化融入地方特色舞蹈中,讓學生們在顧盼流轉的舞姿間延續著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手藝在民間,傳承在教育。山東省青島市基隆路小學將課堂搬到民間,既讓孩子們以傳承人的角色參與到活動中,又能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學到 知識。

  嶗山面塑是嶗山地區農村世代相傳的手工藝面製品,至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親手製作饅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走進徐州工程學院,一群黑皮膚的非洲小夥正隨著鏗鏘激昂的鼓點,舞動著一條飛騰跳躍的“中國龍”。

  徐州工程學院舞龍隊隊長王韆鞦表示,他們十分喜歡舞龍這一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希望能更好地學習和傳承。

  五禽操、漢樂隊、傳統武術、舞獅……在江蘇師範大學,“潤物無聲”的藝術教育充滿每個角落。學校成立了由校黨委書記華桂宏親自擔任組長的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統籌全校美育工作的藝術教育中心,進一步理順了大學開展美育教育的體制機制。

  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城小學將國學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相結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將《三字經》的韻律融入哈尼族傳統體育項目——竹竿舞中。下課後,孩子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將“《三字經 》背得更熟了。”

  拿起小鑼,背上小鼓,捧起棒子,鏗鏘的鼓聲一響,山西省汾陽市禹門河小學的校園中一場帶著黃土高原文化氣息的地秧歌開始了。孩子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生活中,共同慶中秋迎團圓。“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少年兒童參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來,通過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山西省汾陽市禹門河小學校校長任應斌説。

  山西大同大學的藝術展演將雲崗文化、地方非遺、地方戲曲、民歌等都融入其中,有著濃郁的塞北文化味、學校主動融入地方文化、服務地方文化傳承和發展,讓千年塞北文化在校園中煥發時代光彩。

  …… 這些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個縮影。

  中秋節前夕,由教育部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中秋節特別節目也拉開了序幕。

  據了解,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通知》提出的“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的要求,教育部決定繼續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

  本次活動旨在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元旦、五四青年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現代節日為契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集中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

  展示活動形式有戲曲、民樂、書法、剪紙、傳統體育等。活動將面向全國的大學、中學和小學,緊緊圍繞《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這一主題,精心遴選十余個節目入選節目單。這些節目既能體現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的成果,又能推動社會關注體育藝術教育、共同參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