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實力不夠 運氣來湊

2019年08月28日 09:41: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不管你相不相信,地球剛剛死裏逃生了一次。

  今年7月,一顆直徑約57~103米的小行星“2019 OK”,以24.5公里/秒的速度向地球奔襲而來。好在它只是擦著地球“鼻尖”而過,最終在不足地月距離的五分之一處掠過地球。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計算,若真迎頭撞上,“2019 OK”的衝擊力可能相當於幾千枚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約為1億噸TNT的當量,足以摧毀數座城市。

  地球軌道附近時刻遊蕩著數以萬計的近地小天體。8月10日,一顆比帝國大廈還大的小行星“2006 QQ23” 又從地球邊穿過,不過別擔心,你能看到這篇文章,就説明地球又逃過一劫。

  在外太空滑過的“星”,有些可以許願,有些可以要命。2013年,一顆直徑僅約20米的小行星在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地區上空爆炸,天空閃過一顆耀眼的火球,玻璃被震碎,墻體被炸飛,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約1500人受傷,7200棟建築損毀和10億盧布的經濟損失。這還要慶倖爆炸不是發生在繁華的市區。

  至於被行星撞擊後的“至暗時刻”,恐怕得問恐龍。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在5秒之內呼嘯著衝破大氣層,在如今墨西哥灣淺水水域著陸。海水被瞬間汽化並向高空噴射,一時間,海嘯席捲、巨浪橫掃、地震不斷、火山噴發,隨後火山塵灰瀰漫、暗無天日,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長久的“冬天”。統治地球近1.7億年的恐龍就此全體謝幕。

  那次撞擊後,地球上的生存接力棒才傳到人類手上。小行星撞擊還為人類帶來了“金山銀山”——煤礦、磷灰石礦、油氣盆地,加拿大的銅鎳礦,南非的黃金和鑽石多是它的饋贈。但即使如此,人類還是害怕有朝一日小行星會收回自己的暫住證。

  地球永遠只能圍著軌道轉圈圈。人類就發揮想像力,對小行星下手:用飛行器撞它,用引力拖拉機拉它,用核武器炸它,還有給它換個顏色來改變它的反照率與吸熱率,使它自行改變軌道……

  理論上皆可行,但實際工程裏各有各的難。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李明濤介紹,目前較為靠譜的兩種方式是靠發射衛星以動能撞擊小行星使其偏離軌道,以及使用核爆。但前者需要嚴密監控危險小行星並在其到來之前提前10~15年佈局;而後者則既要取得政治及倫理上的全球共識,還要解決核輻射與爆炸後的小行星碎片繼續撞擊地球問題。

  在今年4月舉行的2019國際行星防禦會議上,全球小行星專家進行了一場“決定人類命運”的模擬——小行星撞擊地球演習。演習虛構了一顆將在2027年來襲的小行星,即使調動了領域內的最強專家,運用了全地球的空間力量,動能撞擊與核爆摧毀雙管齊下,地球依然未能全身而退——小行星碎塊將撞擊紐約。

  而現實比演習殘酷。演習還為人類預留出8年的應對時間,終結恐龍時代和降落于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地區的小行星都是在毫無防備時抵達。

  近地天體觀測望遠鏡都在實時工作的情況下,“2019 OK”還是一次次逃脫了國際小行星預警小組的捕捉。直到飛臨地球前一天,它才被巴西索納爾天文臺和美國宇航局發現並賦名,至於它的軌道、速度、大小,甚至在掠過地球幾小時前才被確認。

  “我當時驚呆了,真是受到驚嚇……”天文學家艾倫·達菲在發現“2019 OK”時表示。

  發現、監測並預警潛在威脅小行星是地球防禦的關鍵環節,不過科學有它的局限。一是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有限,且觀測站北半球多,南半球少,分佈不均衡。科學家尋找又小又不發光的小行星好像在黑暗中尋找一粒煤渣,倘若小行星從太陽那一側飛來,情況只會更糟,難度仿佛在汽車遠光燈照射下找到一隻螢火蟲。二是因于觀測誤差,確定被觀測目標軌道較難,一旦靠近地球與地球近距離接觸,近地小天體的軌道又將改變。

  在地球暫住至今,科學給了人類最大的自信。但其實,這種自信也不堪一擊。小行星會構成威脅,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學者認為,超級火山構成的威脅更嚴重。位於美國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就蘊含著足以摧毀世界的能量,一旦爆發人類只能“躺輸”,岩漿將直接屠戮大半個美國,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將隨大氣環流飄蕩影響全球,酸雨連綿,氣溫迅速降低,植物枯萎,動物失去食物。而科學界已探知的超級火山就有20座。

  人類文明有無數種被終結的原因,還能走到今天,只能説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必須承認的是,科學並未無所不能。

  但 “科學是一門永不停頓的哲學,永遠不會滿足、永遠不會達到完美的地步。它的規律就是進步。昨天還看不到的一點就是它在今天的目標,而且還將成為它在明天的起點。”

  2021年,NASA將執行雙星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發射飛行器撞向Didymos雙小行星中較小那顆,然後測量撞擊所對小行星造成的偏移與變化,為未來真正攔截小行星任務積累經驗。

  可並非每個項目都進展順利,科學還與科學之外的事物環環相扣。

  一個名為NEOCam的超強紅外望遠鏡計劃因經費不足被擱置。據NASA估計,這臺望遠鏡能偵測90%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並提前數十年發出預警。“擱置是因為科研資源有限,相比其他科學探索任務,NEOCam的純科學意義不足。”李明濤解釋道,“即使是為了保護地球與人類,小行星防禦通常被認為重要但不太緊急,大多數人懷著僥倖心理,認為短時間內小天體撞地球不會發生,並且這項研究短時間內很難出重大成果,因此獲得資助的機會並不多。但我們依舊會呼籲並持續推動全世界範圍內的行星防禦工作。”

  歐洲航太局行星防禦處聯合主任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車裏雅賓斯克事件存在一定“積極意義”,讓大眾和政治決策者們清醒意識到風險。按照2019國際行星防禦會議主持人吉姆·布裏登斯廷的説法,那次開會的目的是“確保民眾明白,(小行星撞地球)不是只在好萊塢電影裏出現”。

  而等到行星撞擊迫在眉睫,需要真正啟動防禦時,人類又將邁出科學領域,回答“人的問題”:和誰相關?由誰決定?誰來執行?為誰執行? 怎麼執行?

  這些問題,領域內的共識是“擱置不論”。

  好在至今地球的錦鯉人設還算牢固,哪怕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個水藍色的幸運兒也堅持走在自己的軌道上。

  它沉默不語,只是承載著蕓蕓眾生。

  實習生 徐競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