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暑假怎麼過?走進博物館讓你清涼一夏!
來博物館,清涼一夏
□ 廉 丹
下圖 帶著博物館任務單來參觀的學生。廉 丹攝
博物館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終身學習習慣。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基於博物館等空間場所的公共教育是伴隨每個人終身的。
進入暑期,大中小學陸續開始放假。炎炎夏日,到哪尋一個既有意義又清涼的去處?博物館不失為一個好選擇。這裡既避開了戶外的暑熱,又開啟了知識的大門。
愛上它的千萬種理由
7月10日一早,記者就來到位於北京復興門外大街的首都博物館。距離上午9點開館時間還有近半個小時,觀眾入口處就排起了長隊,各個年齡段的參觀者都有,家長帶孩子來的和學生團體尤其多。
在首都博物館的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展區,記者見到了前來參觀的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垌芮。談到為何來博物館,她説:“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喜歡參觀博物館。作為一名理科生,親近博物館是我專業之外的興趣使然。”
陳垌芮告訴記者,她從大一開始就參加了學校的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這個協會的重要活動之一就是和很多博物館建立長期聯繫,協會成員可以選擇其中一家博物館成為講解志願者。“我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已經做了一年講解志願者,上崗前博物館對我們進行嚴格培訓,包括講解內容、講解技巧、歷史淵源等。有的志願者還學習了演奏編鐘、古琴等技藝。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不僅拓展知識,還提升了個人能力。”
陳婷是安徽黃山“一線希望之星”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此次是專門帶著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們來北京開展博物館之旅。“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博物館主題夏令營活動,家長們都積極報名。這次來北京,我們已經帶孩子們參觀了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等。”
説到為何多次組織博物館之旅這樣的活動,陳婷表示,希望帶孩子們見識課本之外的知識。歷史書是平面的,但一件件文物是立體的。參觀博物館讓孩子們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體驗、感受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悠久燦爛。另外,在參觀過程中,陳婷還發現,孩子們對國外歷史、人文、藝術等展覽也很感興趣。博物館這樣一個匯聚文化精粹的地方,滿足了孩子們不出國門領略別國歷史文化的願望。
北京歷史上的名稱有哪些?北京先後是哪些朝代的都城?北京獨有的民俗活動有什麼……北京市第57中學初一年級的孩子們拿著一張名為“讀燕薊歷史 品古都文化”的博物館任務單來到首都博物館,並被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各種展覽展示去發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張昊洋、洪禮斌、曾慶玉3位同學一個小組,他們的任務是給出“歷史上的北京城池範圍”的答案。3個孩子在古都北京歷史文化展區蒐集資訊、向博物館工作人員求助線索,興趣盎然。
領隊徐老師告訴記者,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走出校園,獲取更鮮活的知識。“我們每學期都會組織多次類似的博物館活動,學校還專門讓教師到國外參觀學習、參加相關培訓,以借鑒國外博物館主題活動。今天的活動就是老師們一起設置任務單、策劃活動形式,孩子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後續,每個小組將提交活動報告,還要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
張朋,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耳朵裏的博物館創始人,自2003年起在國家博物館等場館為青少年義務講解,同時走進全國百餘所中小學校開展巡迴公益講座,參與多檔青少年博物館節目的策劃和錄製。談到博物館對正處於知識積累期和求知探索欲極強的青少年的意義,張朋表示,博物館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終身學習習慣。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基於博物館等空間場所的公共教育是伴隨每個人終身的。博物館還可以培養青少年的開放學習能力,因為博物館本身是開放的,涵蓋歷史、文化、藝術、科技、自然等很多方面。以展品為媒介的學習,呈現出的知識也是多維度的,既有宏觀,也有微觀。博物館還可以培養青少年跨領域學習能力,因為展覽聯接了不同專業學科知識,聯接著古今中外資訊和不同文化領域的思想認知。
文化“盛宴”物有所值
博物館是高度濃縮的歷史和世界,是存貯自然和文化遺産的巨型寶藏。走進博物館,就是享用知識“盛宴”。
2008年1月27日,中宣部、財政部、原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根據《通知》,有四大類博物館將從當年起向社會免費開放:中央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比如國家博物館;各省級綜合博物館,比如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各級宣傳和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博物館、紀念館,如抗日戰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還有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甘肅和新疆7省(區)文化文物系統歸口管理的全部省、市、縣級博物館。《通知》還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積極探索全面實行免費開放的路子。
也就是説,我們身邊很多博物館都是免費的,享用博物館“盛宴”不僅不奢侈,還很容易。記者特意體驗了國家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的入館程式:提前在博物館官網上預約,填寫簡單的身份資訊;憑預約所填寫的帶有身份資訊的相關證件領票入場。這樣的預約通過手機操作就可以完成。在國家博物館的入口區域,記者看到到處擺放著預約操作提示牌。很多遊客用手機掃描提示牌上的二維碼,幾分鐘就完成了預約。
各博物館一般會有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在官網上有相關介紹和預告。常設展覽往往是該館的特有館藏,臨時展覽通常是引進的或專題設置的。因此,逛博物館既可以參觀其自有的精華、特長所在,也可以一覽可遇不可求的外來展品或專題展示。
在國博,記者遇到了前來參觀的范先生。“我一直都喜歡參觀博物館,每年都會到博物館十幾次。在旅行中也格外青睞博物館,很多時候到一地旅行都是從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開始的。通過博物館先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人文風俗,再開始實地走走,很享受。”范先生説。
除了大多數免費展覽,博物館也會推出一些收費展出。葉女士是一位美術愛好者,9歲的女兒也從小開始學畫畫。母女倆此次就是看了官網上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展的介紹專程來國博的。體驗展包括超過200幅梵谷畫作的全息視頻影像作品,利用360度全息全景超高清鐳射投影設備、VR逼真虛擬現實技術,展現梵谷的藝術作品。“這個體驗展運用高科技,多角度調動參觀者的感官體驗,比傳統展覽更特別、更生動。雖然是收費項目,但體驗之後覺得還不錯。”葉女士説。
國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期是博物館人流量相對大的時段,目前日均參觀者數量在3萬人左右。團隊參觀者可以預約講解員。個人參觀者可以掃二維碼下載“智慧導覽”APP,通過手機聽電子講解。同時,博物館還安排了講解志願者在現場給參觀者講解。
談到我國博物館行業的發展現狀,張朋表示,總體來説,我國博物館行業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具體表現在:一是博物館的數量規模不斷增加,截至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我國現有在冊博物館為5354家;二是博物館的展覽品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境外優秀展覽來華展出,讓觀眾可以不出國門就能看到世界;三是博物館的觀眾數量不斷增多,據統計,每年會有10億人次走進博物館。隨著文旅産業的深入結合以及多種形式的媒體宣傳,博物館成了越來越多人的旅遊目的地。
張朋認為,我國博物館發展還有改進空間:一是博物館的發展不是很均衡,還有大量小微博物館沒有被激發出活力。二是博物館的教育職能還需要更加專業地發揮。教育是博物館的首要職能,但目前不論從專業人才還是專業研究方面,都比較薄弱。三是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認識還有待引導和提升。未來,要讓更多人把博物館作為終身學習場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