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家國情懷的精神燈塔
矗立家國情懷的精神燈塔
石油開發建設猶如一條紐帶,將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同集體榮譽、國家命運結合起來,將石油人凝聚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石油發展史上的奇跡。年代劇《共和國血脈》全面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內憂外患使石油成為共和國急需的血液,以石興國、許茹為代表的石油師人,團結各方力量,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相繼開發了玉門、柴達木、克拉瑪依、川中、大慶等大油田的光輝事跡。該劇不僅著重呈現石油師人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深情呈現了他們染著石油色彩的青春、愛情和家庭,使石油師人的忘我拼搏和默默奉獻的形象躍然熒屏。石油先輩們的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民諺有雲“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撫今追昔,石油先輩的崇高思想和優秀品德長存於人們的記憶中,成為一代代人的精神坐標。《共和國血脈》採用主線貫穿、點面結合的手法,以豪邁、激昂、抒情、大氣的基調呈現一場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拓荒,記錄下中國人自強不息、矢志復興的決心。
“流血流汗不撤退,拼命也要找到大油田”,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共和國血脈》展現了石油師人在拼搏中投入信仰的力量,在奮鬥中保持激情的狀態,由此激蕩起枕戈待旦的幹勁,蓄積了舍我其誰的意氣。與絕大多數同類型劇不同,《共和國血脈》展現了蘊藏于層層史詩褶皺中熾烈的生活和真摯的情感,使石油師人的形象更加豐滿。該劇除了描繪一幅頭戴鋁盔走天涯,茫茫草原立井架的歷史畫卷,也唱出了一首具有詩意浪漫愛情的抒情曲,讓觀眾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為共和國建立和發展的努力和堅持。
《共和國血脈》極具戲劇張力,既有對思想精神的理性表達,又有恰到好處的情感釋放,讓觀眾與劇中人物更好地産生共鳴、共情。師政委王振華為了改編石油師人,放棄提拔軍副政委的機會,這充分顯示出了一名優秀共産黨員的高風亮節、大公無私。一大批像王振華一樣心懷大我的優秀同志,在革命鬥爭中捨生忘死、不懼犧牲,一如胡適所描述的“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他們為國家和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匯聚起豐沛動能。
該劇既注重表現主人公們為祖國石油業發展所經歷的艱苦創業歷程,同時也著力表現劇中人物的個性和感情,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理想追求。比如劇中臺詞“這解放軍,他不是在打油,這是在拼命啊!”體現的是石油師人的頑強拼搏;梅大妮為救柴麗麗和她的孩子犧牲,體現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和無私奉獻。劇中,人物情感和人物關係著重表現在部隊大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真摯純樸的戰友情、軍人與工人百姓的魚水情,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友情、愛情和豪情。或大氣或抒情的音樂伴隨事件的推進而切換,音效的作用與劇情相互滲透,視聽語言的有機結合,讓畫面更加生動。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共和國血脈》矗立家國情懷的精神燈塔,築起永不流失的精神氣質。唯如此,船到中流才能勇立潮頭,人到半山才能愈戰愈勇,凝聚起勢不可當的磅薄力量。
(作者:陳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