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則臣蘇州談《北上》:我是用放大鏡看著運河寫作的

2019年07月01日 09:1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蘇州6月30日電 (記者 鐘升)“在我22年的寫作生涯裏,大概有20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寫運河,但真正開始寫作《北上》時,我才發現自己對運河知之甚少。所以寫作《北上》也是我重新認識運河的一個過程。”29日傍晚,獲得過老舍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徐則臣出現在江蘇書展現場,和讀者們分享了自己寫作《北上》背後的經過,以及自己與運河多年的故事。

  出生於江蘇東海縣的徐則臣自小就生活在河流的環繞中,對河有一種獨特的感情。初中時,徐則臣前往鎮上讀書,學校門口便是一條運河。一到冬天,學校自來水管結冰封凍,大家就端著臉盆拿著牙刷往校門口跑,在運河邊刷牙洗臉。初中三年,運河也一直是孩子們遊玩的樂園。

  後來徐則臣在淮安工作,離工作地大約一刻鐘路程的地方就是京杭大運河。和運河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的同時,徐則臣也不自覺地把運河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介紹:“今年是我寫作的第22年,大概有20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寫京杭達運河,它一直是我小説中故事發生的背景。隨著對這條河的了解越來越多,覺得到了可以把這條河作為主角來寫的時候,就開始動手創作《北上》了。”

  徐則臣解釋,中國的地勢北高南低,所謂的“北上”就是從杭州經由京杭大運河前往北京的旅程。在他眼中,京杭大運河在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也和每個人發生著關係。“幾千年下來,京杭大運河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文化。在我看來,它的意義不亞於長江和黃河。”小説中,徐則臣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決定要寫《北上》時,徐則臣曾自信的認為自己對運河很了解,“閉上眼,腦海中就能自然浮現起運河的脈絡”。真正動筆時,他驚覺:“之前其實我都是拿著望遠鏡在看運河,只看到了一個輪廓。但是寫作需要深入細節,要把望遠鏡換成放大鏡和顯微鏡。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對運河知之甚少。”

  為此,徐則臣在四年的寫作時間裏多次從北京出發沿運河南行,沿途了解運河的點點滴滴。他笑稱,下一部作品的名字,可能就叫“南下”。此外,他還讀了將近70本關於運河的專業書籍,“只有做了這些功課,你才有可能真實地把這條河寫出來”。

  然而,《北上》中還是出現了不少細節錯誤。運河專家告訴徐則臣,1901年京杭大運河經過徐州是另一條河道;廚師告訴他,書中人物在淮安點的文思豆腐其實是揚州菜……

  “這些看起來都不是問題,但一放到小説裏都是問題。作家在寫作中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讀者,要讓作品能被讀者接受,必須讓作品和讀者間建立一種信任感,這些硬傷都會讓讀者疏遠作品。”如今,《北上》已經是第七次印刷了,期間更改了眾多細節錯誤。徐則臣表示,自己今後還將以運河為背景創作。自己還將繼續加深對運河的了解,以期將更完美的作品呈現給讀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