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川眉山:海內外專家學者聚焦歷史村鎮的未來

2019年06月11日 13:0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眉山6月10日電 (記者 劉忠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10日在四川眉山市舉行。來自海內外的180名專家學者、嘉賓齊聚,探討中國和世界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等,探索推動傳統村鎮保護、城鄉可持續發展。

  眉山市是蘇東坡的故鄉,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村鎮保存完整、獨具特色。當地在保護中發展,不斷加大歷史村鎮保護力度,先後有5個村落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14個村落進入四川省級名錄。

  “眉山曾經在農村、城市方面做出了嘗試,可以給一些可持續發展的例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埃內斯托·奧托內稱,此次會議選擇在眉山舉行,就是因為當地有很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

  在現代城市化進程中,一些村莊正在消亡,是什麼原因導致?應該保護什麼樣的村莊?“不少農村地區,人在流逝、老化、消失。這不僅需要改善生活條件和水準,還要給年輕人提供條件。”埃內斯托·奧托內表示,地方政府做出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時,不僅要制定相應的政策,還要考慮怎樣才能留住年輕人,讓他們不要拋棄歷史村鎮。

  “必須要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而不是一味的消費環境。”法國建築文化遺産之城、當代中國建築文化觀察站負責人弗朗索瓦絲·蓋德表示,社會是一個文化多樣性的系統,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讓人們不得不考慮對歷史村鎮的保護和發展問題。

  “文化是保護傳統村鎮的重要因素,村鎮是文化的來源,文化提供了經濟發展。”埃內斯托·奧托內稱,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對於村鎮的發展非常重要。

  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代表發言時稱,通過5次全國性的調查挖掘和認定,中國國家級傳統村落已達6819個。其中,四川歷史文化遺産豐富,擁有33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869個省級傳統村落,在傳統文化遺産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保護機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該代表還在發言中表示,在對傳統村落保護髮展上,至2018年底政府已支援3750個村落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保護文化遺産等。同時還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明確了完整性、真實性、延續性的保護要求,提出了一村一檔案、一村一規劃等保護措施,並對傳統村落建立了資訊檔案,加強傳統村落的監測管理。

  據了解,此次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與會國的文化部長、市長,以及國際組織、世界銀行、大學等180名專家、學者和官員參會。專家學者和嘉賓還深入洪雅縣柳江鎮紅星村、丹棱縣幸福古村等歷史村鎮探訪,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文化傳承等主題深入探討中國和世界鄉村振興的未來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