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曲小鎮陽澄曲敘:“昆蟲”唱響與昆曲的“不了情”

2019年06月11日 11: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山6月8日電 (黃瑩)端午小長假第二天,“昆曲小鎮”江蘇巴城好不熱鬧,來自長三角地區的26家曲社近80位曲友與昆曲愛好者同臺交流吟唱、切磋藝技,共話與昆曲的“不了情”。

  在江南古鎮巴城,昆曲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劇”的華麗演變,近幾年該鎮積極打造“昆曲小鎮”,並運用獨特文化資源優勢,形成了“周周有拍曲、月月有講演、半年有曲會”的濃鬱氛圍。與“重陽曲會”相呼應的陽澄曲敘,通過講述、演出、和曲、雅集等形式,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昆曲、喜歡昆曲、學唱昆曲。

  一人唱曲,眾人幫合。在曲敘上,《牡丹亭》、《長生殿》等傳統劇目中精彩片段的清唱、彩唱精彩紛呈。曲社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各領域,年齡最小的11歲,最長者80有余,卻因昆曲結緣,成了知音。

  非遺傳承人、資深曲家毛偉志認為,昆曲的魅力體現在其廣泛的文化領域,“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聞之悲泣”。他說,“現在關注昆曲的人多了,但傳承還是要重在‘唱’上下工夫。我從12歲開始學曲,50多年來絲毫不敢倦怠。”他還傳授了學唱小技巧,自制小工尺譜放在口袋里,空了就拿出來唱,有助于增強記憶。

  緣源昆曲社的朱依雯學習昆曲十多年,“昆曲並不像想象的那麼曲高和寡和枯燥,當你沉浸其中,便會被它的文化藝術精粹所吸引,感受的樂趣無窮。”在耳濡目染下,她的孩子2歲時已能咿呀哼唱小曲。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今年陽澄曲敘的參與人數不僅增長了一倍,參與的年輕面孔也更多了。

  聊及昆曲,“90後”小夥華春雲直呼“要唱好昆曲太難了!”大學的時候因為選修課接觸到昆曲,並被昆曲和緩的曲調吸引,一頭扎進去就出不來了。如今不甘于聽的他,正在上海昆曲研習社學習,狠下工夫,一門心思想唱好昆曲。“隨著越來越多和昆曲相關的專業課程進入大學,喜歡昆曲的年輕人正越來越多。”

  曲敘期間,除了古本昆劇《紅樓夢傳奇》演出外,昆曲第一大武生侯少奎攜北方昆曲劇院將獻上專場演出。侯少奎說,自己年紀大了,但還是會努力為昆曲藝術的保護、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昆曲源鄉,巴城目前正精心規劃布局,以巴城老街為核心,著力打造融歷史文化展示、昆曲文化傳承、傳統技藝保護、名人文化集聚為一體的昆曲小鎮特色街區,通過俞玖林工作室、“一旦有戲”顧衛英工作室等昆曲名家工作室舉辦豐富多彩的賞析教學活動,結合老街戲院、昆曲長廊、歷史文化展示中心等昆曲文化傳播載體,讓更多人能在昆曲源頭體驗更純正的昆曲文化,傳承弘揚大美昆曲。(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係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