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月二”青海海東再品“年”文化

2019年03月09日 10: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海平安3月8日電 題:“二月二”青海海東再品“年”文化

  作者李雋

  “二月二,龍抬頭”,早上9點,青海省海東市河湟新區飄著雪花,就有不少民眾聚集在廣場上翹首以待……

  “今天要出社火,我和阿爺早早就過來了,每年今天社火好的很,經常看不上。”76歲的藏族奶奶賀卓瑪吉和80歲的老伴坐在一起。

  市民李春香感嘆道:“耍龍舞獅、跳梆梆舞、看亭子高臺……今年這個年過得才有經典‘年味兒’。”

  今年二月二,青海省海東市以“青海年·醉海東”為主題舉辦了民俗社會調演,來自6個縣區的十余項非遺“走”到民眾面前,上演了地方特色和農耕氣息的狂歡節。

  在青藏高原,過了正月二月二才算是過完了年,雖然民眾在正月初七都開始上班忙活,這一天民眾都會逛廟會、看社火,最後感受一下年的味道。

  高高的亭臺、別致的粧容、色彩艷麗的服飾……伴隨著陣陣鑼鼓聲,十多名兒童扮演的亭子隊精彩亮相。

  亭子高約五六米,裝扮“身子”的演員都是4歲至7歲的兒童,他們被固定在結構是鐵制外形裝扮成花樹的道具上,活靈活現。小演員在高空中雙臂擺動,若盪鞦千,給人一種玄妙、優雅、驚險的感覺。

  “這一次亭子的都是大型秦腔摺子戲的主要人物,插花的顏色也是根據故事的情節分不同顏色。”亭子錶演的負責人余大烈介紹,老生老旦插黃花,花亭相會、拜花堂等喜慶的故事插紅花。

  富有地方特色的亭子已有200多年曆史,舊時四人抬,現在改為用拖拉機拉。亭子是社火表演中比較搶眼的一個節目,傳承人在服裝製作、高臺裝飾、表演造型等方面都有一手絕活,不斷推動這門獨特的技藝向前發展。

  “咚、咚,咚、咚、咚……”頭戴折角帽子,身著大花長衫,土族群梆梆舞隊的阿吾們,左手持鼓舉上,右手持鞭,一邊跳動舞姿,一邊敲響手鼓,動作緩慢而舒展,古樸而粗獷,鼓聲節奏深沉又悠揚。

  “梆梆會已經祖祖輩輩流傳了400多年,我們土族人家每年二月二,家家戶戶都會盛裝迎接梆梆會,祈求禳災避禍。”互助土族自治縣的李祥龍告訴記者,雖然已去了省城打工,但還是提前回到了村裏,和大家一起跳梆梆舞,自從他學會了梆梆舞就已經跳了10年了。

  2007年5月,土族獨有的梆梆舞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審批為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梆梆舞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佔森也過了個忙碌年,他説:“往年二月二,我們只在自己鄉鎮裏廟會時跳,今年讓我們好好準備到全市人民面前跳,我們排練了好幾天。”

  從西寧專程來看社火的市民吉秀告訴記者:“小時候過年,就盼著看社火,現在的我們住到了城裏,每年初七大家都上班了,很少能看到這麼多各地的社火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