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再現87年前海島風物

2018年12月19日 14:0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洪堅鵬)猿臂骨筷、藤編花木製油燈架、芭蕉莖皮拖鞋……一件件難得一見的民族文物和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在正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燈下故人——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展覽上,向人們再現了87年前的海南島風物。

  此次展覽通過“講故事”的手法,通過“史圖博其人”、“史圖博其事”、“未了的故事”等三個單元,展出了146件文物和200多張黑白老照片。展覽從海南島少數民族生活、服飾、勞作、信仰等諸多方面予以展開,採用紀實手法, 在還原當年海南島原住民的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同時,又採用今夕對比的視角,見證民族的融合變遷。

  據介紹,史圖博是德國民族學家、人類學家(1885年-1961年),1924年春應邀到同濟大學任教,直至1951年才返回德國。1931年和1932年,史圖博先後兩次進入海南島腹地,進行詳細的民族學調查,經過科學整理,在1937年出版了《海南島的黎族一一為華南民族學研究而作》一書,這是一部用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等新學科、新方法研究黎族的專著。

  在研究海南少數民族的同時,史圖博還徵集了一大批海南民族文物。據統計,史圖博兩次海南島考察共收集到海南少數民族文物共349件,以黎族服飾居多,還包括生産及生活用具。目前,這批文物分別藏于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等文博單位。

  據海南省博物館介紹,不少人沿著上世紀30年代史圖博的足跡,重走史圖博之路,啟封當年的歷史;也有很多人循著各大博物館尋找當年史圖博所徵文物,求證民族變遷。2017年6月,海南省博物館策劃組織了“重走史圖博之路”,後又相繼在南京和北京找到史圖博當年徵集的文物及所拍攝的黑白影像,集中于海南展出,找回屬於海南島的“獨家記憶”。

  記者在展廳看到,展出的海南黎族苗族的服飾、生産生活用具分門別類展陳,麻衣、織錦、木刀、腰織機等物在現今的海南島仍有保存或沿用,但猿臂骨筷、藤編花木製油燈架、黎族記事竹契等難得一見。

  “猿臂骨筷是過去用長臂猿的骨頭製成,黎族民眾用來試毒、防毒。因為黎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他們過去刻竹記事,形成了‘黎族記事竹契’。木製燈架較為多見,但是利用藤編制的燈架十分罕見。”海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輝山告訴記者,猿臂骨筷等民族文物在海南極為罕見,印證了史圖博所收藏文物的珍貴。 

  王輝山説,通過史圖博收藏的黎族服飾可以看出,近百年來,黎族服飾樣式、圖案等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一直遵循著傳統樣式與工藝。

  王輝山介紹,目前海南省博物館正與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進行磋商,希望明年在京展示史圖博所收藏的文物,讓更多人了解海南少數民族文化。(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