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雨花英烈文藝作品在京展出

2018年12月19日 11:1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我一輩子所走的道路都是踏著父親的腳印在前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在耄耋之年接受採訪時表示。

  呂其明的父親呂惠生是長眠在雨花臺眾多革命烈士中的一位,他與無數革命先烈一樣,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奠基了新中國的宏偉大廈,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雨花英烈精神。

  12月18日,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南京市紅色文藝促進會承辦的“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題紅色文藝作品展,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

  展覽呈現了來自雨花英烈的文藝作品40件,當代文藝家和青年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80件、書法作品32件、剪紙作品52件,一共展出204件。

  據了解,大多數雨花英烈犧牲時年齡不足30歲,最小的只有16歲。他們很多出身富裕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的學識修養,不乏藝術天分和才情,是當時最耀眼的青年。

  80多年前,這群耀眼的青年們將革命記憶和崢嶸歲月寄託在詩文的字裏行間、書畫的一筆一墨中;80多年後的今天,新時代的藝術家和青年學生們用藝術與英烈們對話,抒發對英雄的敬仰,抒寫出兩代人對國家、民族的熱血之愛。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禽獮殲除之,我行適我素。”1920年,27歲的鄧中夏與李大釗等人組織了馬克思學説研究會。1921年前後,他因革命工作奔走于長沙、漢口之間,睹大好河山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過洞庭》。

  2018年,22歲的徐劉明珠參觀雨花臺烈士陵園後,創作了美術作品《策反鄧中夏》,描繪鄧中夏被捕後堅定抵抗敵人的利誘和嚴刑拷打的場景。她告訴記者:“在創作過程中,越深入了解革命烈士的故事,就越被烈士們救亡圖存的精神深深感動。他們捨生忘死、百折不撓,用鮮血與生命,詮釋了共産黨員的信仰。”

  “1928年,曉莊師範建立了中共黨、團組織,領導學生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10位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先後被捕,同年8月至10月間相繼犧牲于雨花臺。他們平均年齡不足20歲,其中最小的袁咨桐犧牲時只有16歲。”

  講述“八七”會議的《緊急會議》作者韋欣雨在紀念館裏看到這一段話時,內心觸動很深,“我們擁有同樣的青春,卻背負著不同的使命。我站在紀念館裏,好像與雨花英烈之間進行了一場‘青春的對話’。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這個社會,用先烈們的精神去鞭策自己,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為國家貢獻我們的力量。”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劉尚軍,中國文明網總編董青,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邱運華等出席了展覽開幕式。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宣佈展覽開幕,並向烈士家屬贈送了雨花英烈主題作品。

  “以‘信仰的光芒’為主題,把雨花英烈文藝作品和當代文藝家、青年學生解讀英烈精神而創作的作品結合起來進行巡展,不同時空的文藝作品交相輝映,我感到意義非凡。”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奇在開幕式上説。

  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的指導下,江蘇省文聯、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聯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于2017年9月開始創建“雨花臺紅色文藝創作基地”。

  目前,南京已經推出了一大批“雨花英烈”題材的文藝作品,分別於今年清明和烈士紀念日舉辦“展示周”。

  據了解,數萬觀眾當日在中國文藝網上同步觀看了開幕式,並跟隨現場對展覽作品的導覽直播,全程瀏覽了整個作品展。

  此次“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題紅色文藝作品展”線下展將持續至22日。

  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自2016年5月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以來,舉辦過很多國內一流藝術家一流的藝術作品展,12月底,VR展廳將在中國文聯網首頁數字藝術城欄目上線,形成永不落幕的網上展覽,觀眾可隨時點擊參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