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創意+”魅力正當其時

2018年12月10日 10:06:00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我國文化創意産業正在蓬勃發展,與其他産業加速融合,並與數字經濟時代的生活方式相結合,這將引發許多新模式、新業態。在12月4日到5日由新華網、中國經濟資訊社、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每日電訊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們對“文化創意+”帶來的變化及其前景紛紛熱議。

   “文化創意+旅遊”融合潛力巨大

   近年來,文創産業和旅遊産業的融合發展日益加快。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文旅融合未來有兩個充滿活力的領域。一是旅遊消費升級的最大趨勢是內容消費,尤其是個性化的內容消費。我國的旅遊産品單一,主題公園過度依賴設備,未來需要更多提供公園文化的個性化、體驗性産品和服務。二是城市IP的開發有助於打造消費內容。把城市的故事提煉出來,用內容去做體驗,打造城市的文創綜合體,這可以實現文化、科技、旅遊的融合以及城市文化的挖掘,既適闔家庭消費,也適合表達城市的精神。

   “現在很多旅遊並不是‘遊’,而是‘玩’。‘遊’更多是體驗當地的歷史人文。之所以‘玩’很普遍,主要是資訊時代的傳播速度太快。一些景區為了增加門票收入迎合遊客,並不是真正傳播文化思想。”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教授唐天源説。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研究員王齊國認為,旅遊景點差異性在於文化的差異性,很多景區或者景點認識不到這一點。文化和旅遊的融合需要轉變意識。門票只是初級門檻,未來能取消的門票可以取消,景區的營收應該通過精細化的服務來提升。

   清華大學教授言恭達認為,文旅融合發展與全社會的人文發展有很大關聯。文旅融合有利於實現産業共贏。未來文旅融合需要進一步深化,實現人文教化、審美教化,最終達到生活方式的一種轉換。

   “文化創意+”助力中國品牌國際競爭

   提起可口可樂,不少人想到美國精神;提起德國製造,又想到工匠精神。好的品牌一定有文化內涵。文創産業如何更好地與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融合?

   在陳少峰看來,不少中國企業的廣告僅僅重視抓眼球,而缺乏文化支撐,不重視內涵的創意。學會用文化的方式來傳播中國企業的品牌,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國的品牌戰略存在缺陷。很多企業在制定品牌戰略的時候,實際上都是以追逐利益為主,沒有把追求企業價值作為主要方向。未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將是品牌之間的競爭,是強勢品牌之間的競爭。中國品牌要走向世界,任重道遠,應該從多方面來考量企業品牌戰略。”王齊國説。

   王齊國建議,中國品牌要參與國際競爭,應該在追求品牌的美譽度和忠誠度上發力。中國的企業家必須要有企業家精神。通過實施“文化創意+”,追求價值驅動和審美驅動,這將有助於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真正塑造品牌,實現品牌價值。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推進品牌戰略時,既需要保持中國文化的歷史特點,又要能夠和世界接軌。這不是一個廣告就能實現的。”言恭達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家考慮的是價格,考慮的是賺錢,然而從品牌的角度看,要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考慮價值。從價格到價值,這需要企業理念的轉換。

   “文化創意+新科技”或帶來巨大産業變革

   文創産業和科技的融合將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産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史佔中認為,新的科技跟文化融合,讓文創産業的生産、傳播、消費方式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未來的文創産業將面臨巨大的變革。

   “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比如百度、阿裏、騰訊等已經不再僅僅是網際網路企業,而是逐漸變成了文化企業,他們的網際網路技術跟文化、金融融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隨著人工智慧、VR、AI技術跟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載體和呈現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虛擬演義空間,跨越時空,消費者在家裏就可以體驗。區塊鏈技術非常強調不可複製、不可篡改,這將更好地保護智慧財産權,促進文化傳播,激發文化的創意。”史佔中説。

   山東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張淩雲教授認為,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層面,也包括文化價值方面、企業的措施和戰略等。

   她建議,文創産業需要從四個方面加快推進。一是文化內容的深度開發。二是文化價值觀。三是文化創新非常重要。四是文化科技的應用。(文/郭錦輝)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