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
中新社西寧11月24日電 (孫睿)歷經兩年的建設,中國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24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正式開通。
《格薩爾》史詩逾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超過世界五大史詩字數之和,且內容仍處增長之中。2006年,中國官方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格薩爾》傳承人數據庫建立者巷欠才讓説:“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是格薩爾文化最直接的傳承者和保護者。搶救性發掘記錄、數字化整理保存是目前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不可或缺的主要搶救手段之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保護的重要途徑。”
由於《格薩爾》史詩的傳承和發展,傳播方式和衍生文化的發展,格薩爾文化傳承人不僅是説唱藝人,還涉及《格薩爾》唐卡、《格薩爾》雕塑、《格薩爾》壁畫、《格薩爾》藏戲、《格薩爾》音樂、《格薩爾》朵爾瑪、《格薩爾》攝影等眾多文化藝術的民間傳承者。保護好優秀的民間傳承人,就能傳承好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
因此,歷時兩年,課題組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先後赴西藏、四川、甘肅、雲南、青海等格薩爾文化集聚地,收集、整理了格薩爾文化傳承人的資料後,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完整、系統、全面、統一、可轉換的數據庫,並納入具有代表性的唐卡、雕塑、壁畫、藏戲、音樂、攝影等方式傳承和保護的民間傳承人,對其建檔,永久性地保存。
“為更深層次地把握中國藏族史詩《格薩爾》的文化內涵,改變‘人亡藝絕’、‘藝隨人亡’的局面,以新的視角向世界介紹《格薩爾》傳統文化,《格薩爾》傳承人數據庫的建立開通可以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提供必備而可靠的資料。”巷欠才讓説,該數據庫還利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媒介進行儲存和展示傳承人説唱技能、史詩部本、研究成果等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降邊嘉措表示,《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的建立將會極大地推動《格薩爾》文化在資訊技術時代的搶救保護工作。對進一步推動《格薩爾》史詩文化傳承與發展,加強《格薩爾》文化傳承人的搶救和保護,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影響,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