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姜信和:藝術應該給生命讓路
近日,在河南三門峽舉辦了第十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二屆三門峽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在110個展覽共6000余幅的作品中,有一組感人至深的作品《與鳥相守的151天》,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第一次見到攝影人姜信和,記者只看到他忙碌的背影,背著單眼相機,向過往的人群耐心講述攝影作品裏的故事。
人工孵化從竊賊手中救下的海鳥蛋
“從救下鳥蛋到最後一隻不能飛翔的小鳥死亡的151天裏,我們充當了他們的父母。”
作為攝影愛好者,姜信和和愛人車勇每年春季都要去鴨綠江口濕地拍照,因為那裏有從遙遠南半球飛來的候鳥群,它們不辭辛勞地來到鳥的天堂。去年春季,他們照常去濕地拍照,卻意外地從竊賊手中救下了幾百隻海鳥蛋。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給海鳥蛋保溫,在經過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同意之後,他和妻子決定人工孵化這些鳥蛋。經過20多天的努力,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燕鷗等60多只小鳥陸續破殼而出。
“當親眼目睹生命以卵生形式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心融化了。”
探索嘗試讓小鳥野外生存
能夠成功地人工孵化出鳥蛋已屬不易,但接下來的過程愈加艱辛。這些小鳥中的燕鷗還比較能夠適應人工餵養的環境,但是黑翅長腳鷸和反嘴鷸不太適應這種方式,剛剛出生沒多久的小鳥陸續毫無徵兆地死去。
在認真研究這兩種鷸類幼鳥的習性後,姜信和和妻子車勇開始探索另外一種方式,他們決定放生,讓他們去野外生存,以備回歸自然。為了野化訓練的方便,他們就在野外選擇了一塊不影響鳥類棲息的地方安營紮寨。
“自從妻子做了‘鳥媽媽’,她非常疲憊,常常在野外打盹。”姜信和指著那張妻子打盹時,小鳥們依偎在她懷裏取暖的照片,備感心疼。
姜信和告訴記者,野化訓練非常辛苦。由於濕地的泥土非常鬆軟,在泥潭上行走很吃力,人的腳常常會陷進去,而拔出腳也需要很大的力氣。即便如此,他和妻子依舊風雨無阻地繼續照看小鳥們。
“藝術應該給生命讓路”
在這組《與鳥相守的151天》作品裏,有一幅被單獨放大的燕鷗幼鳥作品。這只小鳥飽飯後獨自走出鳥群,用爪子撓著眼睛,在濕地裏顯著有些慵懶和睏倦。這也是姜信和在無意間抓拍到的一張照片。
“我們的拍攝記錄都是以不影響幼鳥成長為前提,任何人都會被這群可愛的鳥孩子感動,你甚至會放下手中相機,我覺得藝術應該給生命讓路。”
“鳥媽媽”怕它們吃不飽,經常帶著食物作為補充。為了避免小鳥走失,他們界定了一個範圍,如果小鳥超過這個範圍,他們就要迅速將其抓回。活潑好動的小鳥們經常讓“鳥媽媽”不停地東奔西跑。
一天天過去,小鳥們逐漸長出了羽毛,飛行能力逐漸提高。飛累的小鳥們有時還降落到“鳥媽媽”的肩膀、手臂,像極了撒嬌的小孩。
“每一隻候鳥都是我們自己的‘鳥孩子’”
最終,從這片濕地成功飛走了十多只由姜信和和妻子車勇人工孵化的小鳥。
“我們不知道來年遷徙時是否還能見到它們。但是當我們仰望天際,我們會把天空中飛來的每一隻候鳥,都當做我們自己的‘鳥孩子’。”
最後,記者讓姜信和在自己最滿意的一幅作品前留影。他選擇了妻子半蹲在地,羽翼豐滿的燕鷗在天空盤旋飛翔的那張照片。他説,這張照片讓人特別有成就感。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這些美麗的精靈們,與我們人類一同演繹了生命之美。在姜信和的這些照片裏,最打動人的地方,便是那種“同在天地間,人鳥共安詳”的和諧與安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