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幻大神不是神

2018年11月07日 11:01:00來源:重慶晨報

  科幻大神不是神

  ○十年來好多人都在“尋找劉慈欣”,這次他來了重慶 ○穿著格子衫,挎個帆布包,聊起宇宙、外星人和延長壽命 ○腦洞歸於故事,現實中他關心老家電廠關閉多過於得獎

  沒有人知道那個自稱粉絲發帖的樓主,最後有沒有去陽泉找到劉慈欣:2008年12月,百度貼吧“陽泉吧”裏出現了一個一句話帖子《誰知道劉慈欣住在哪?》。 彼時,神作《三體》才剛剛出到第二部。鮮有人理解發帖人想見偶像的“熱切”。 很快,“找劉慈欣”在過去十年間成了一股飛速增長的潮流——“中國科幻文學里程碑式的作品”“全球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首位中國得主”等光環,令粉絲找他,簽名合影,甚至謀求沾光合作;令媒體找他,對話、專訪,展望中國科幻之未來;令影視公司找他,買版權、給職位……喧囂之下,我們也趁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重慶頒獎之機,找到了劉慈欣。 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 他是偶像 所有人都在找劉慈欣 “不好意思,我去不了。”接觸過劉慈欣的人應該心裏有數,這應該是2015年8月獲頒全球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後,他説的頻次最高的一句話。不過,今年已第九屆頒獎的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他就幾乎從未拒絕過。 “每個得獎的孩子都想要他頒獎,他累到汗流浹背,也沒有拒絕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始人之一董仁威始終記得這一幕。董仁威説,“大劉”樂於見到新生力量的不斷崛起、成長。 從11月2日晚上落地重慶,到4日一早離開,劉慈欣本次重慶行滯留不到40小時。他的忙碌幾乎從一抵達酒店就開始了:2日晚,6家重慶本土媒體的專訪排起了長隊。 3日活動當天,找他的人又變成粉絲、科幻迷。他們一直追到會場外自助餐廳門口,抱著《三體》想等他吃完飯出來。 吃飯時劉慈欣選了一張一側靠墻、不太顯眼的桌子。但很快,同在此用餐的其他參會人士和工作人員發現了他,劉慈欣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筷子,逐一滿足大家的簽名要求。 更有意思的是3日下午的媒體群訪,同行們涉及的話題好似一場大型科幻粉絲見面會,從埃隆·馬斯克到阿西莫夫,幾乎無所不包。最後,甚至有提問者和劉慈欣聊起量子力學。 他是常人 得獎帶來的生活落差不大 全球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得主、陽泉市作協副主席、騰訊移動遊戲“想像力架構師”、山西省作協副主席、電影《三體》《混沌之城》監製、中國“火星大使”、IDG資本“首席暢想官”劉慈欣,依然住在陽泉這個小地方。 “説實話,我覺得科幻離我都有一定的距離。”穿著格子襯衫的劉慈欣坐在記者面前,扶了一下眼鏡説。 “我並沒有變得特別忙,現在的生活和以往區別也不太大。甚至可以説得獎給我生活帶來的變化,還不如我們電廠關閉給我生活造成的落差大。” 在重慶的30多個小時裏,2日晚劉慈欣接受採訪時是標誌性的格子襯衫,3日出席頒獎禮時裏面換了一件牛仔襯衫、外套一件西裝。除了登臺,他還隨身挎著一個簡單的帆布袋。沒有助理,有人幫背帆布袋他也會很快接到自己手上。 在現場找他簽完名的學生粉絲笑著小聲説:“真像我們物理老師。” 他是科技控 人類可能活在一個“假宇宙” 關於3年前的“雨果獎”領獎,粉絲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其中的陰差陽錯——沒去領獎的劉慈欣坐在電腦前,看到頒獎禮上《三體》獲獎的消息是由美國航太局宇航員Kjell Lindgren從漂浮在地球之外350萬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裏用視頻連線宣佈的。他事後受訪直言:“説(沒去現場領獎)不後悔那是假的。” “我是一個科學主義者,科技的絕對擁護者。”劉慈欣説,無論讀者、粉絲對自己作品裏流露出的種種觀點有何不同解讀,這點都不會改變。 他在作品《鏡子》中描繪了一種全新的電腦模擬技術,其運算能力強大到可以模擬出不同宇宙創生及其以後的所有事。自然人類所在的宇宙也被模擬了出來,人類社會也因此消亡。有讀者覺得,劉慈欣似乎想用筆表達科技高度發達的疑慮。 “‘鏡子’只是使用不當。再説我可能有寫得比較黑暗的地方,但那不代表我的世界觀。我一直堅持,科技發展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它可能會帶來的危險、災難,但人類該做的也應該是勇敢面對,減少災難的影響,而不是懷疑、阻礙科技發展。”和無數數位控愛折騰手機、電腦相倣,筆下腦洞大開的劉慈欣在日常閱讀中,最關注的是世界上真實發生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 “你有沒有試想過,和你寫的地外文明極其發達相反,宇宙中根本就沒有其他文明。”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劉慈欣時,他稍作遲疑後説:“前不久我才看到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有研究説,人類很可能是宇宙中的唯一智慧文明。但我並不認同。” “我的看法是,現在人類覺得已知宇宙很‘安靜’,很可能是我們並未掌握和其他超級文明交流的方式而已。”説到這裡,劉慈欣舉了一個例子,“我們每天無數人用手機、電腦聯絡,電磁波通訊非常喧鬧。但對一隻黑猩猩來説,它就完全無法接收、理解,它的世界是完全安靜的。同理,也許其他文明的交流方式和我們完全不同,我們才覺得整個宇宙是安靜的。但這其實是‘假像’。” 走得還不夠遠,也是劉慈欣“擔心”的一點。“現有技術下我們了解到太陽系最可能有生命的是木衛二,上面有液態的水,但現在人類就連鑽探數百米冰層的技術都沒有。所以,是否存在外星文明真不好説。” 大咖 檔案 劉慈欣 1963年6月生於山西陽泉。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幻小説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説、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説、18篇短篇小説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説銀河獎。2006年5月,他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説《三體》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同年憑藉該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2010年10月《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再度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獎。2011年《三體》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金獎。 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被譽為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9年,由劉慈欣作品改編的兩部電影《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將相繼上映。 他有點俗 最期待科技帶來“壽命延長” 粉絲們愛叫劉慈欣“大劉”,多少是取接近“大神”之意。可現實中的劉慈欣,明顯更世俗一些。 “我的想法可能有點俗。”記者問他最期待哪種科技突破給人類帶來改變時,他脫口而出的是這句話。 “我最想看到的技術成果當然是延長人類壽命。因為沒有人比科幻作家更想看到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活得更長意味著可以到更遠的未來。這就像那個經典的故事:神問凡人,可以滿足你一個願望時,最好的回答是我希望滿足我所有願望。” 劉慈欣口中“延長壽命”又不同於科幻作品中大熱的話題“永生”。 “我覺得延長壽命未來是可以做到的。”在他看來,醫學的分子生物學、基因學上都可能獲得突破,“(通過)改變人的基因、人機結合(壞掉的部分用機器代替),把人的壽命延長到500年、1000年我覺得是完全可能的。” 他也耿直 “冷凍人體再複合”是騙人的 劉慈欣坦言,在創作上他依然有非常現實的困惑和無力——包括《三體》在內,似乎成功的科幻大作中都沒有外星人到底長什麼樣的呈現。 “我在《三體》中絲毫沒有描寫三體人的形象,其他很多經典科幻作品都是類似的處理。”劉慈欣説,他一直認為我們對外星人的描寫,就像“維納斯的手臂,感覺怎麼裝都不對”。他直言,人類很難用畫面來表現超級文明,“像ET,是一個兒童漫畫式的外星人,我們很難相信成年人的外星人是那樣的。” 在他的印象中,稍顯成功的外星人形像是“異形”,但“那種形像是沒有太多智慧、根本無法交流的。而實際上,我們根本無法判斷外星人是不是有我們理解的智慧”。 腦洞大開終究只能歸於書裏的故事,很難真正照進現實。 3年前,重慶兒童文學作家杜虹因癌症去世,她和女兒選擇了將大腦冷凍,以期未來技術成熟“重生”。這其中還和劉慈欣頗有淵源:不僅杜虹曾是《三體》的編審,冷凍遺體期待重生幾乎就是《三體》裏雲天明復活的翻版。 劉慈欣坦言,即便自己是寫出這個情節的人,但也認為“超低溫冷凍人體再復活的技術現階段肯定是騙人的,最多能算是給親人的一個特殊葬禮”。在他看來,低溫“冬眠”反倒現實一點。 眾所週知,劉慈欣坦言過自己並不喜歡全球吸粉無數的漫威式科幻,但他也深知“我的作品,乃至中國的科幻文學距離構建起漫威那樣的體系、‘世界’還很遠”。 末了,“大劉”説:“中國科幻文學的前景我看不清楚。讀者規模小,作者群體小,狀況並不樂觀。但另一方面,我卻認為中國科幻影視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極大的繁榮。” 文/本報記者 裘晉奕 圖/上游新聞記者 高科

  裘晉奕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