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如何把“幺師”一詞翻譯成英語

2018年11月07日 11:03:00來源:重慶晚報

  向世界推送“走馬故事”

  他如何把“幺師”一詞翻譯成英語

  如果説《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能風靡世界,那麼居功至偉的除了童話的作者,一定就是那些把原版童話從德文和英文翻譯成各種文字的翻譯者。

  在重慶,我們的“走馬故事”,也在一位翻譯者的努力之下,從接地氣的重慶話變成了英文版,就像格林童話一樣,通過文字的魅力,影響萬里之外的外國孩子們。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渝鳳/文 通訊員 王茂松/圖

  古鎮的故事讓他留下

  陶克辛的身份比較多,如今,他是九龍坡區走馬古鎮上的一位古董店老闆,也是“走馬故事”的翻譯者。

  陶克辛當過教師,也曾是二灘水電站的建設者,還在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和市紅十字會等單位工作過。因工作需要,他精通英語、義大利語、日語等,曾利用業餘時間為紅十字會翻譯過《亨利·杜南的故事》《南丁格爾的故事》兩本書。

  2003年,他第一次來到走馬鎮,就被當地濃厚的民間藝術文化氛圍所吸引,特別是家家戶戶都能講的走馬民間故事,一聽就讓人上癮。於是,陶克辛在古鎮開了一家古董收藏鋪,這兒也成了他退休後常去的地方。

  “走馬故事”吸引不少外國人

  走馬民間故事將陶克辛留了下來,也吸引了不少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

  今年8月,知行中國——中美高校學生領袖學院項目在重慶開展了為期5天的參觀考察研學活動。當他們來到走馬古鎮時,立即就對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産生了濃厚興趣,特別是聽了走馬鎮專門負責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的鐘守維對走馬故事的介紹、以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遠揚等人的現場講述後,更是被古鎮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故事所吸引。為了讓這些美國來的師生更能理解“走馬故事”,陶克辛在一旁當起了翻譯。

  一場故事聽下來,大家意猶未盡。“故事很好,要是能翻譯成英文版向世界推廣,就更好了。”一名美國學生建議。

  這個建議讓陶克辛上了心:“外國朋友希望能更多了解‘走馬故事’,而本土的文化也需要對外傳播,加強文化交流。我有一定翻譯功底,為何不把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走馬故事’,向世界傳播本土文化呢!”

  説幹就幹,陶克辛決定利用空余時間進行《走馬民間故事》的翻譯工作。

  俚語翻譯遇到困難最多

  與以往的翻譯不同,走馬民間故事的翻譯,面臨著更多挑戰。

  首先遇到的,就是民間故事的語言更豐富,裏面還有不少地方俚語、歇後語等,如何才能通過英語將這些語言準確的翻譯出來,既能讓人看懂,也能表達出民間故事語言的韻味深長和獨特魅力?

  “比如説‘幺師’一詞,你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見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慢新聞爆料熱線:966988;郵箱:3159339320@qq.com)迷惑,他説:“剛開始我也不明白,連自己都不清楚的詞語,該如何讓別人知道意思呢?”

  為了弄清楚這些俚語,陶克辛一有空就向當地故事家請教,並向當地居民學習,與他們聊天,更多地了解民間文化,後來總算明白了“幺師”,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服務員”。

  如何處理這些俚語?陶克辛想了很久。翻譯中,他盡可能進行口語化翻譯,保證民間故事的原汁原味和獨特語言特點。但俚語地域性強,如果在英文中找到對應的俚語表達,又可能會影響通曉度,最終他選擇了將此詞翻譯成通俗易懂的“waiter”。

  陶克辛説,忠實原文本意是翻譯者的良心,翻譯過程中儘量在英文中去找相對應的準確詞彙進行表達,同時也要讓更多讀者能準確理解意思。

  他要譯出50個“走馬故事”

  在“走馬故事”裏,有一篇叫《半升米》的。故事講述的是以前一個拉黃包車的丘二,與王大姐結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後來生意蕭條,丘二拉了兩趟黃包車才換了半升米回來煮稀飯給娃兒吃,結果王大姐外出借火準備煮飯時,米被偷走,王大姐憤而自殺的故事。

  這個“升”又該怎麼翻譯?陶克辛説:“以前10升為一斗,而不同區域的斗大小又不一樣,比如巴縣的鬥要小一些,而故事發生地江津的鬥則要大一些。”

  “信、達、雅,是翻譯的基本原則。”陶克辛認為,翻譯時忠實文本,儘量準確,如果過於拘泥于“升”怎麼翻譯,就顯得有些書生氣。因此在翻譯中,重在對文意的理解,準確傳達作者的意思,讓翻譯傳神。

  翻譯者的社會責任感也不可或缺。有一則民間故事《秦二結婚》,是一個體現“做好事得好報”的傳統美德故事,但故事裏也提到了“衝喜”這一文化現象,它是中國曾經的一種文化習俗,在翻譯這類文化現象時,陶克辛會格外注意,專門對此進行注解,以免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50個“走馬故事”,陶克辛歷時三月僅譯出了三分之一。他説,將自我加壓,爭取在今年底,讓這些獨具風味的民間故事全部呈現在讀者面前。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