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紀念西南聯大建校80週年:不忘初心 鑒往知來

2018年11月02日 09:1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昆明11月1日電 題:紀念西南聯大建校80週年:不忘初心 鑒往知來

  作者 繆超 李曉琳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往長沙,後又西遷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日,雲南師範大學學生萬江作為新開館的西南聯大博物館講解員,為海內外參觀者講述著聯大歷史。當天,恰逢西南聯大在雲南昆明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週年,為此,雲南當地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

  母校生日,97歲的聯大外語系校友許淵衝受邀回校,他努力伸直腰桿,拖著緩慢的腳步走進西南聯大舊址校門,感慨道,“80年前,我與年輕的楊振寧一同邁入這道門。”

  在西南聯大博物館內,聽著22歲萬江的講解,許淵衝也向身旁數名青年學生們回憶起聯大往事,“當時,男生宿舍都是茅草頂,一個房間住40個人;教室鐵皮做頂,下雨就聽不見老師講課;吃的是‘八寶飯’,有沙子、老鼠屎。”

  記者在西南聯大舊址內看到,這裡仍完整保存一間當年的教室,它的鐵皮頂舊跡斑斑,土墻厚而結實,特殊的“火腿椅”密集地面向黑板排列。

  當時,西南聯大西遷昆明後,雲南雖盡力保障學校建設,奈何財力物力有限,校舍建設只能從簡,師生生活較為艱苦。

  許淵衝説,面對困難,校長梅貽琦有句話:所謂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

  “同一門課可以由兩個不同教育思想的老師分別開課,學生們自己選。”許淵衝至今回憶聯大的教授們,仍津津樂道,“有教授説,教科書上有的他不講,別人講過的他不講,他過去講過的不講,只講他的新發現新認識。這就是西南聯大的教授。”

  西南聯大在昆明艱苦辦學8年間,華羅庚、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等一大批名師巨匠,在簡易校舍裏鼎立治學研究,堅持為國育才。

  西南聯大走出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72位兩院院士、100多位名師巨匠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棟樑之才。

  當時,在戰火烽煙的時代背景下,西南聯大老師為救亡圖存而培養人才,學生為不做亡國奴而奮力學習。

  “我們不抗戰、不愛國、不救亡是不行的。”另一名老校友回憶,當時西南聯大學生參軍者眾多,印象最深的是寫遺書,“從軍怕回不來,先給家裏寫一封遺書,忠孝不能兩全,我母親哭了三天。”

  80年轉瞬即逝,戰火硝煙散盡,西南聯大校友均垂垂老矣,而萬江等青年學生正生活在穩定繁榮富強的國家。

  西南聯大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哲敏希望,中國教育界能借鑒西南聯大辦學教育經驗,為培養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希望全社會繼承發揚西南聯大不朽精神和優秀傳統。

  萬江在深切感受西南聯大歷史之後告訴記者,“時代不斷改變,而青年學子的使命卻一脈相承。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有時代責任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激發愛國熱情為報國之志,化報國之志為強國之舉。”

  近期,雲南舉行情景劇《聯大往事》演出、西南聯大博物館開館、召開西南聯大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紀念西南聯大。

  “新時代”紀念西南聯大意義何在?記者在西南聯大博物館展覽敘志中找到答案:不忘初心,鑒往知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