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東東創作《育英賦》 賀北京育英學校成立七十週年

2018年10月30日 08:2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9日電 為迎接北京育英學校建校70週年,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應邀創作《育英賦》,2018年10月26日發表于《光明日報》。這是李東東繼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為題材之後的又一篇關於教育領域的賦作,也是她首次為中小學校撰寫的賦作。

  北京育英學校前身為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學校,李東東于1958年至1964年在北京育英學校學習,是育英學校第12屆校友。她所創作的《育英賦》,謳歌了育英學校70年的奮鬥歷程,傾訴了對母校的感恩之情,表達了對母校在新時代美好發展的衷心祝願,並期盼育英人和育英精神代代相傳。

  李東東20餘年來先後撰寫了《張家界賦》《寧夏賦》《八一賦》《清華賦》《協和賦》《廉潔奧運賦》《軍事外交賦》《嫦娥賦》《故宮人頌》《人民大學賦》等20篇優秀辭賦作品。這些作品立意高遠,以“為人民而作、為時代而歌”為主旨,謳歌盛世,禮讚精神,弘揚正氣;格局宏闊,胸懷社稷,情係民生;辭句峻整,駢散融會,吐故納新。著名新聞文化大家范敬宜評論李東東的賦作“不躡前蹤,獨闢蹊徑,敢以一枝纖筆,試為扛鼎之作,論史則上下千年,敘事則縱橫萬里,旁搜遠紹,窮幽極微。”

  在李東東的賦作中,關於教育題材的主要有《中共中央黨校小賦》《國家行政學院小賦》《社科院研究生院賦》《清華賦》《國家開放大學賦》《人民大學賦》等代表作品,《育英賦》是唯一一篇以中小學校為題材的賦作。

  《育英賦》全文817字,氣勢雄渾,意境高遠,激情洋溢,文辭典雅,以“建校”、“傳承”、“接班”、“發展”為脈絡,狀描育英學校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紅色傳統和綠色發展的歷程與特點。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樂;昭革命傳統而賡續之,紅色初心。”開篇點明育英校名由來、代代相傳的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校風學風。育英學校建校70年來,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立德樹人的價值觀;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為主旨,積極建設學校文化,發揮學校文化的浸潤熏染作用,辛勤哺育學生。每位育英學生從小就堅定地認識到自己是黨的事業的繼承者,是共産主義的接班人。這種信念在以後的幾十年裏始終鼓舞、激勵著他們,無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精神和鬥志奮勇前進。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文化學者張志和教授對《育英賦》進行了書法再創作,與詞賦書文互成、文墨相生,力圖使最具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藝術形式相結合,並以經折裝、冊頁等不同的形式裝幀出版,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融合。張志和的書法遒勁俊雅、嚴謹精緻,點畫之間承載正氣,章法之中頗見靈動。這也是李東東與張志和繼《協和賦》《國家開放大學賦》之後的第三次合作。

  附《育英賦——為北京育英學校成立七十週年作》

  李東東

  2018年11月7日,北京育英學校建校70週年。育英學校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育英小學,1948年11月7日創辦于毗鄰西柏坡的河北平山下東峪。1949年4月,學校隨中央“進京趕考”。1952年,毛澤東主席為之題詞——“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既是對育英學子也是對全國少年兒童的殷切關懷。七十載風雨兼程,不忘初心;孜孜于教書育人,桃李滿門。戊戌立冬,母校七秩。謹撰此文祝賀北京育英學校七十華誕,並祝願育英人和育英精神代代相傳。

  京華形勝,西翠葳蕤。木鐸撼地,金聲徹雲。流光共山河不替,箋彩同日月長蘊。歲逢戊戌,時維立冬,北京育英學校七秩華誕,袞袞擊轂摩肩,朗朗玉磬瑤音。傾半世情,有若竹若谷賢者虛懷;勵四海志,出如蘭如蓮世間清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樂;昭革命傳統而賡續之,紅色初心。

  嘗憶風雨如晦,天下板蕩,神州陸沉;遙眺曙色熹微,乾坤補綴,華夏開新。脈流九曲,東渡黃河,淚別延安父老;凱旋三役,西辭柏坡,揮師進京趕考。湯湯矣百川歸海,群心輯寧,止戈戢武,興教修文。長波浩蕩,涓乎濫觴;高臺巍峨,起于累土。一燈如豆,燁熠燭焰,平山下東峪初興庠序,中直育英小學發軔。古承修齊治平,今遵“兩個務必”;擘畫丹幟禹甸,籌謀蒼柏後昆。

  歌飛義勇,旗飏五星,中華魂凝鑄韆鞦,共和國肇基人民。河山重整,百廢待舉。新中國第一小學,綻蕾吐蕊,擎火傳薪。好好學習,好好學習——主席揮毫題詞,誨諭翰墨,矚望殷殷。良師傳道授業,三尺講臺憤啟悱發;學子焚膏繼晷,幾度寒暑尺璧寸陰。為了孩子,為了明天,汲汲然精琢璞玉,灼灼乎不泯赤忱。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斯校也,模山范水,滋蘭樹蕙;斯教也,師嚴德劬,桃艷李芬。

  爍金為刃,凝土為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文革”內亂,不堪斯文掃地;撥亂反正,欣逢四化奮楫。桴鼓潮流,眼底滄浪入詩;激蕩洪濤,胸中瀚海成卷。耀邦題寫校名,改革開放兮千帆競渡,守正出新。碧桐著綠,銀杏燦黃,踐履篤實,澤眾惠民。齠年束髪,結同窗于弱冠;黃髫蒼髯,崇師恩于忘年。讀萬卷書,晨昏孜孜不倦;行萬里路,甘苦兀兀有恒。仰曜星月,蹈厲奮發乎南疆北陲,心憂蒼生冷暖;俯慰物望,跋山涉川乎天涯海陬,情係家國寒溫。鸞鵠在庭,雛鳳清聲,行行抑揚人傑,輩輩雕繪學林。

  積跬步,舉鵬程,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鍛民族復興之驥驁心。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總書記襟袖鴻猷,寄語青春。淩霜傲雪,浮翠流丹,育英一枝挺秀:祖國,真理,責任。先生逾千,後學三萬,馬空冀北,蹄疾步穩。老校門,不忘雄圖而銘鼎紅星;影壁墻,不辭大任而淬礪信仰。主廣場,不廢櫛沐為江山社稷;問道路,不竭求索為中華崛起。九思樓中,荏苒韶光進德修業;世紀林間,漫步春秋杖策人生。追夢築夢圓夢,兩個百年,眾手襞染天章雲錦。《小小葉兒》校歌,七十載高吟不輟,萬壽路畔門墻桃李;煌煌育英黌舍,新時代繼往開來,杏壇階前萃傑樹人。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