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拾戲劇的文學精神——第二屆老舍戲劇節掃描

2018年10月27日 15:5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重拾戲劇的文學精神——第二屆老舍戲劇節掃描——第二屆老舍戲劇節掃描

  新華社記者白瀛

  第二屆老舍戲劇節27日閉幕。近兩個月內,11部中外劇目在京輪番上演。戲劇節總策劃林禮斌説,重拾老舍先生的戲劇文學精神是戲劇節的宗旨,對文學純度的萃取、對舞臺空間所能承載時代宏闊的挖掘,是戲劇節的美學追求。

  解讀經典致敬老舍

  對經典的致敬和解讀,是當下全球戲劇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本屆戲劇節的“致敬老舍單元”就展現了這一主題。

  方旭改編並自導自演的開幕劇《老舍趕集》根據老捨得六則短篇小説《話劇觀眾須知》《創造病》《犧牲》《黑白李》《鄰居們》《我的理想家庭》創編,以中産階級市民生活為題材,批評了損害他人、沉于物欲、盲目崇外等不文明行為,肯定了兄弟友愛、犧牲自我的美好情操。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玲評價説,全劇熔辛辣諷刺、輕鬆調侃與真摯抒情于一爐,展示了老舍和方旭這兩位不同時代的北京藝術家,對北京城的無限深情和對現代市民文化的共同思考。

  以老舍創作的《柳樹井》為標誌,北京曲劇1952年正式誕生,成為唯一在北京誕生的地方戲曲劇種。本屆戲劇節期間,北京市曲劇團的新作《翦氏夫人》,以朱元璋初建大明為背景,講述了元末明初著名將領翦八士與其妻子吐葉公主(翦氏夫人)的故事,旨在歌頌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

  此外,戲劇節期間還舉辦了“老舍點戲”主題展覽,展出了20世紀50年代戲曲改革中老舍改編68出京劇劇目的提綱手稿。

  方寸舞臺演繹宏闊時代發展

  “文學劇場單元”的6部作品,從北京人藝的《天下第一樓》《天之驕子》到陜西人藝的《平凡的世界》,從香港話劇團的《親愛的,胡雪岩》到武漢江湖戲班劇團的《吶》、青年導演張肖的《認真的重要性》,都投射出文學內涵賦予戲劇的深厚力量,在方寸舞臺上演繹著時代的宏闊發展。

  《親愛的,胡雪岩》由潘惠森編劇、司徒慧焯導演,講述了晚清商人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華南師範大學劇評人林蘭英説,該劇不是用歷史來説歷史,而是用人來看人,用“親愛的胡雪岩”來告訴觀眾該如何關照自己的內心,又如何體悟別人的內心。

  《平凡的世界》由孟冰編劇、宮曉東導演,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説。舞臺上,似磨盤又似窯洞的舞臺頻繁旋轉,演員帶著誇張的面具,講述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陜北地區普通人在大時代變遷中平凡又曲折的人生。

  郎劍飛導演的《吶》,將魯迅小説集《吶喊》中的若干故事情節和反映當下社會現象的材料進行了拼貼、整合。湖北省藝術研究院編劇吳倩茹指出,導演利用演員和觀眾之間存在的“看”與“被看”的關係,有意識地將觀眾納入情節,激發觀眾對魯迅筆下“看客”的聯想和反思。

  新銳觀念促中國戲劇多元發展

  “國際單元”通過三部作品,試圖展現歐洲戲劇的新銳觀念和鮮明個性,為國內觀眾和創作者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中國戲劇美學的多元發展。

  巴黎城市劇院演出的《圍城狀態》改編自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的劇作《戒嚴》,主要講述西班牙小城陷入瘟疫恐慌狀態時,青年醫生狄埃戈犧牲生命去換取他人生命和自由的故事。

  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徐嘉説,演出以現代科技手段加快了舞臺節奏,將加繆的戲劇命題移至當代,直面人類面臨的人性、恐懼、愛和救贖的問題。

  聖彼得堡科米薩爾日芙斯卡婭模範劇院帶來的《日瓦戈醫生》,改編自蘇聯作家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克的同名長篇小説,採用夾雜扮演性片段的敘述方式,以主人公人生的幾個節點,表現了俄羅斯知識分子在巨大時代風暴中的人生選擇與心路歷程。

  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評論家林克歡指出,劇中靈活的空間轉換與跳躍的時間組接,不帶主觀評價的中性敘述,民歌民謠、兒童遊戲等,都有助於將觀眾的注意力引至人物的心理狀態與時代的精神內容。

  波蘭導演克裏斯蒂安·陸帕執導的《酗酒者莫非》改編自中國已故作家史鐵生1996年的劇本體中篇小説《關於一部以電影作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創造出了影像和心理時空的別樣結合,其對中國演員的訓練為業界津津樂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