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華國學文庫"8年已出70種 國學經典蹚出一條"簡體路"

2018年10月26日 13:31:00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國學經典蹚出一條“簡體路”

  近日,中華書局推出的“中華國學文庫”第七輯面世。這套文庫陪伴讀者8年,出書品種已達70種,似乎成為一個平常的存在。但與“中華國學文庫”相關的出版人、學者與讀者,他們對國學經典的共同堅守少為人知,背後的種種故事細節耐人尋味,值得梳理和留存。

  《四書章句集注》原來最暢銷

  七輯70種,哪本書最有讀者緣,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尹濤説,第一輯的《四書章句集注》至今已印刷12次,每次印刷一兩萬冊,是“中華國學文庫”中最暢銷的一本。

  事實上,《中華國學文庫》的出版緣起,要從90年前説起。1920年,中華書局在創辦人陸費逵先生的主持下,開始編纂《四部備要》。這套匯集336種典籍的大型叢書,精選經史子集的“最要之書”,校訂成“通行善本”,一經推出,即廣受歡迎。之後60多年,國內涌現出許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為學界所必備。但這些圖書皆為繁體字版,與普通讀者相隔千山萬水,於是中華書局一直有心嘗試推出簡體橫排版。

  尹濤回憶,2005年,中華書局首先推出了《二十四史》簡體字本,2010年,開始為“中華國學文庫”的出版進行謀劃和準備,“我特意計算過,讀一本簡體字本,會比繁體字本省一半的時間。對專業研究者而言,讀簡體字本會有一點損失,但對普通讀者而言,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一輯選目時,不僅要收入經史子集各部的經典書目,我們還抱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把最好賣的十种先推出。”尹濤説,事實證明,《四書章句集注》《史記》《三國志》《老子道德經注》《莊子注疏》確實最好賣,而《四書章句集注》作為解讀《四書》的經典之作,更是受到讀者珍視。“中華國學文庫”責任編輯之一石玉説,“這本書讀起來更加簡明扼要,讓大家感覺不那麼繁難。有的時候,長篇累牘的註釋,儘管資料性很強,但還是太枯燥。”

  “繁”轉“簡”似易實難

  “中華國學文庫”不就是把繁體字轉成簡體字嗎?貌似一按電腦鍵盤就能辦到。但事實是,字體轉換恰恰最讓編輯們犯愁。“從繁到簡,這裡面的艱難,我覺得用語言都無法表述清楚。”尹濤如此説道。

  中華書局文學編輯室主任朱兆虎回憶,他編輯的第一部書是《增訂文心雕龍校注》,這是楊明照先生研究《文心雕龍》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書中涉及很多細微的校勘,如果用繁體字會一目了然,但轉成簡體字後,楊明照的學術觀點就很難辨別。朱兆虎以實例為證,“觀”和“親”繁體字相近,但轉成簡體字後,兩者字形差距很大,“這個時候就要體會到校注者的用心,校勘涉及兩字,需要根據語境來保留繁體字。”

  而對於一些多音字,由繁到簡的轉換同樣讓編輯頭疼。石玉説,“于”的繁體字為“於”,但它又是個多音字,讀“wū”的時候是個虛詞,就不能轉成“于”,一定要保留繁體字。“《詩經》中就保留了這個字,比如‘於乎’就時常出現。”但如果“于”作為姓氏,就必須用簡體字。

  正是因為由繁轉簡很難,讀者熟悉的《説文解字》一直沒有推出簡體字本。石玉解釋,這裡面會涉及很多問題,簡體和繁體兩者字形差距非常大,因此需要慎重再慎重,斟酌再斟酌才能出書。

  將無名的好學者推向大眾

  關於已推出的70種圖書,中華書局古籍整理出版中心主任張繼海做了大致統計,在世的校釋者、編著者大約有二十余位,其餘的都已不在世。

  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許富宏是此次推出的《鬼穀子集校集注》的校釋者,他回憶,自己讀博士期間,曾經做過《鬼穀子》研究,在老師提議下開始著手寫這本書,前後耗費了十年功夫。“實際上,這本書在今天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書裏的推銷觀點、外交策略、軍事策略等很有借鑒意義。”許富宏認為,學界對《鬼穀子》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他希望隨著該書的面世,引發更多研究者的興趣。嘉興學院文法學院教授富世平是《釋氏要覽校注》的校注者,這是他費時3年的研究成果。他告訴記者,該書2014年曾收入“佛教典籍選刊”,面對的是專業研究者、讀者,這一次該書將與更多讀者結識。他很珍惜這一機會,於是在前言部分,特別對版本情況做了補充説明。

  在這套文庫中,不少已故學者不被大眾熟知,他們不會想到,自己用一生換來的學術成果,最終會以親切的面目問世。記者在網上搜索了一番《越絕書校釋》的校釋者李步嘉,有關他的資訊非常少。在武漢大學文學院的知名教授介紹中,出現過他的名字,還有就是孔夫子舊書網正出售他的早期論文手稿。此外,沒有任何其他資訊。“中華國學文庫”責任編輯之一王勇告訴記者,《越絕書校釋》一書,1992年首次出版只印了1000本,此後作者英年早逝。“為了一生中唯一的這本書,他生前勤勤懇懇地在圖書館蒐羅各種材料,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

  王勇記得,他和李步嘉家屬聯繫出書事宜時,電話那頭的聲音哽咽了,他們從沒想到自己的親人未被忘記,更有出版社願意重新出他的書。

  眾多讀者共同參與糾錯

  “三八二頁,‘齊師、曹師伐厲’下逗號誤,應為句號”“四三八頁,‘夏五月庚寅’下注庾寅誤,當為庚寅”,這是讀者為繁體字本《春秋左傳注》進行的糾錯。石玉説,光是《春秋左傳注》的糾錯資訊就有五六十條,這些意見不少都在簡體字本中予以採納。

  石玉説,“中華國學文庫”所選書目都已行銷多年,比如楊伯峻先生的《春秋左傳注》,以前為鉛排,幾年前就想用電腦重新排版,因此一直在採集讀者資訊。“不少讀者寫過札記發至網上,他們都提出過自己的意見,包括引言、斷句、錯字、標點符號等,我們一一蒐集起來。”

  即便是已推出的書目,也會根據讀者意見不斷加以修訂。但讀者意見要經過仔細斟酌、考訂後,才予以採納。王勇提及一個細節,有些讀者反映《史記 表》中的1120頁就有好多字印倒了,因此怪罪中華書局。“但事實上,這就是《史記》中特有的,在《表》中倒著書寫,俗稱‘倒文’。對此,很多學者也做過研究。”王勇説,無論怎樣,編輯都會根據讀者意見進行判斷,即便他們的意見有錯,也會耐心答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