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汕頭組團赴德展示潮汕文化 在德國颳起“潮汕風”

2018年10月23日 09:04:00來源:南方日報

  汕頭組團赴德展示潮汕文化

  在德國颳起“潮汕風”

  10月12日至10月21日,德國斯圖加特舉辦“斯圖加特—新加坡·遠東文化節”,邀請來自中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手工藝人現場展示各地文化風情。

  在新加坡HEAD基金會的邀請下,汕頭代表團一行31人此次代表中國參加活動,團內成員包括潮繡、潮劇、木雕、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及熟悉工藝的汕頭大學師生。

  在為期10天的行程裏,汕頭代表團展示了包括潮劇片段、潮語歌曲、潮樂演奏、英歌舞、工夫茶、潮繡、木雕、剪紙等潮汕傳統工藝,“走出去”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德國人的喜愛。

  ●文/南方日報記者 余丹

  實習生 余依璟

  潮汕傳統文化在德國大放異彩

  潮汕英歌舞伴著歡快的旋律跳出喜慶的氛圍,賓客紛紛隨之舞動。工夫茶展示採用德國最甘洌清甜的礦泉水沖泡茶葉,鐵觀音、單叢茶、小青柑,茶香馥鬱撲鼻,吸引了眾多賓客品嘗……這是在“斯圖加特—新加坡·遠東文化節”上潮汕文化展區的情景。

  連日來,潮汕文化展區吸引了許多賓客駐足了解,潮汕傳統文化讓外國朋友嘖嘖驚奇:怎麼能把一塊木頭做成這樣精美的形狀?怎麼能在紙上剪出這麼細膩的線條?這些“水墨畫”真的是繡出來的嗎?

  剪紙傳承人陳小燕在攤位前,細細地向外國賓客介紹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工藝。為了展示剪紙技藝,陳小燕拿起剪刀,咔咔幾下,快速地剪出了一張“披肩”,讓參觀的賓客連聲稱讚。不少旁觀的德國人還興致勃勃地加入了剪紙行列。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但相同的是對文化的熱愛與對藝術的追求。”這是陳小燕連日來的感受。

  潮繡傳承人洪裕靜告訴記者,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些珠繡和珠子,有些人還用“神奇”來形容。“這裡的小孩很喜歡嘗試珠繡,還有不少男士非常耐心地坐下繡制。”洪裕靜説,週末時每天百餘人前來體驗,許多人排隊半個多小時,就為了體驗一番刺繡技藝。

  洪裕靜還説,德國一位夫人非常喜歡潮汕刺繡和中國書法,展會期間還特地請書法老師張曉楠書寫了其中文姓“蘇”字,又請她幫忙繡制。有感於德國人對潮汕傳統文化的喜愛,洪裕靜抽空製作了該作品。當拿到屬於自己的專屬繡品,這位德國夫人十分開心,她還贈送給洪裕靜一塊畫有“天使”圖案的石頭作為禮物。

  海外華人主動當起家鄉“代言人”

  中國與德國相距七千多公里,來自兩國的人民匯聚在展館裏,因為這場文化交流活動,變得更加親密。

  德國人雅曼連續五天到展館參觀,他説:“我很喜歡亞洲文化,這些展示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我希望以後能到中國去感受這些文化。”除了當地人,也有許多華人前來觀展。

  在德居住了三十餘年的陳先生攜家人來到文化節,聽了許久不曾聽過的潮劇,與粿品傳承人鄭少君交談許久,暢談家鄉近況。陳先生説,沒想到在德國還能夠看到粿品。

  “外國人問我為什麼粿品是桃形的,我告訴他們,仙桃是長壽富貴的好意頭,粿印裏是一個壽字,是一種人神共用的美食。”粿品傳承人鄭少君的攤位前,圍滿了許多外國賓客,他們一邊品嘗從中國帶來的粿品,一邊聽鄭少君講解粿品的製作過程。

  “在斯圖加特這麼久,像這樣的中國文化展示還是很少見。”來自四川的唐超因工作來德八年。他為這場中國文化展示而自豪,還邀請了他的德國同事同行前來觀展。

  唐超非常喜愛潮汕美食和文化。在工夫茶攤位,唐超變身“代言人”,給德國同事介紹了中國的茶文化。唐超的同事們在現場高興地品嘗粿品、動手剪紙。他們都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國潮汕文化,並感到很開心。“我們沒有去過中國旅遊,這一次活動非常有趣。如果還有接觸潮汕小吃和文化的機會,我們非常樂意前來參與。”

  現場還有不少潮籍後代用潮汕話與傳承人交談。雖然自幼在國外長大,但他們卻還能説著一口流利的潮汕話。親切的鄉音縈繞在展館中。

  潮汕傳統文化走進德國中學課堂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還安排了剪紙、英歌舞及書法進課堂的活動,汕頭代表團的非遺傳承人、老師們走進德國迪爾曼中學,親自教授學生們這些潮汕傳統手工藝。

  每一堂課,都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書法課堂上,外國學生提筆學習篆書“高山流水”。為了讓學生們加深對書法的了解,張曉楠講述了蘭亭集序的故事、曲水流觴的故事。王羲之醉酒卻寫出酒醒後難寫的神韻,這讓學生們十分驚訝。

  在珠繡和剪紙課堂上,一針一線,一珠一串,在傳承人和汕大學子指導下,外國中學生繡出自己的專屬珠繡,剪出自己的中文名字,連帶班老師也拿起剪刀學習。

  德國中學生尤裏克小時候就喜歡拿紙做工藝品,常用多張紙做成建築的立體模型。他也被剪紙吸引,在現場動手嘗試剪紙。他説:“剪紙是非常有趣美麗的東西,我非常喜歡。如果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學習,我相信我會更喜歡這門藝術。”

  “剪紙、剪紙……”“膠己人!”在陳小燕的指導下,外國學生們齊聲用潮汕話説“剪紙”“自己人”。臨走前,陳小燕還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名學生在當場學習了簡單剪紙之後,把自己創作的一幅熊貓剪紙送給陳小燕。“熊貓是中國最重要的象徵之一,我覺得亞洲文化也是。”學生稚趣的回答,讓現場的人都感到十分暖心。

  英歌舞課堂由陳育勝、黃大安授課,主要教導學生最基本的轉棒和英歌舞的腿部動作。負責課堂中英翻譯的汕大學生陳東鵬説:“當我給中學生們看英歌舞錄影時,他們看到都會很開心。我聽不懂德語,但看到他們的眼神和嘴角上揚,儘管語言不通,也很明顯感受到他們很欣賞英歌舞。”

  十天裏,陳東鵬對一幕場景印象深刻:“英歌舞在臺上表演,我看到臺下有教過的小孩看到表演很激動,急著拍肩告訴旁邊的同學他也學過,有的還跟著節奏舞動手腕,演示上課學到的手腕轉棒。”

  中國大學生異國“秀”出中國文化

  汕頭代表團領隊裔傳萍老師告訴記者,此次汕頭代表團由汕頭大學至誠書院組織,共有12名汕大師生及17位潮汕民間藝人參與。

  自八月遴選面試後,同學們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和指導老師反覆討論到德課堂講解的內容,斟酌怎樣的英語表達能更好地讓德國學生了解潮汕文化的獨特風格與魅力所在。

  為了保證本次中德文化交流的品質,至誠書院還特別邀請香港資深導師王冠成和袁惠兒對入選的同學們進行文化交流和潮汕文化方面的特別培訓,並對同學們的中外文化交流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盡指導。臨出發德國前,汕大師生們還集中訓練,大家都希望能更好地對外展示潮汕傳統文化。

  “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中德文化交流機會,以大學生獨到的視角向德國的大中學生展示潮汕文化以及中國文化的魅力,同時更要展現汕大人良好的藝術修養與精神面貌。”臨行前,至誠書院黨委書記高見如是叮囑學生,而學生們也沒有辜負學校及老師的期望。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中,汕頭大學17級的吳芷榕和洪爾浼主要負責進入課堂向德國中學生講述“中國音樂之美”。儘管事前做足準備,但她倆還是遇到了一些小突發:準備了英文課件,可是有些學生英語水準不佳,難以全部理解;準備了音頻文件但因為設備問題無法打開。

  “臨場反應是對自己的一次很大挑戰,也是一種自我的突破。”吳芷榕告訴記者,自己事先已在英文PPT上增加了一些德文註釋,方便德國學生理解。設備不如人意時,她選擇以現場彈奏代替原計劃播放的音頻,以現場互動替代單向傳播。

  “在授課之前我其實並不是很自信,但是到課堂上接觸德國學生,會發現他們非常地尊重你。你儘管放心好好表現自己,這是很讓我震撼的一點。那種極受尊重的感覺,是讓我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力量援助。”吳芷榕説,德國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與喜愛,也讓她油然而生出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這一次德國文化交流,讓我對文化交流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前我只專注于自己的知識表達,現在我會更關注交流對象的接受程度。”洪爾浼説,相信自己的演講能讓德國的學生更能感受到中國音樂之美,感受到中國音樂的特別之處。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