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邁向亞洲演藝之都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創辦20週年

2018年10月19日 11:13:00來源:人民日報

  上海邁向亞洲演藝之都

  以“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宗旨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迎來創辦20週年紀念日。

  10月19日至11月22日,如約而至的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通過約350項活動,展現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通過打造“五大平臺”、構建“兩大機制”呈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

  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

  1999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誕生。從一個節慶活動到躋身世界著名藝術節行列,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用了20年。

  20年間,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不斷探索創新,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平臺,為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打造國際文化高地構築了平臺優勢。

  本屆藝術節,五大洲四大洋名家名團集聚,吸引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藝術機構與“金牌製作人”參加。藝術節遴選出45台劇(節)目參演,境外演出項目25台,境內演出項目20台,其中原創首演23台,同時還有12項參展項目共同精彩亮相。

  本屆藝術節開幕作品為原創主題交響樂《創世秘符》,由藝術節約請中國作曲家葉小綱創作,余隆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獨唱石倚潔、沈洋等。作品敘述從“開天闢地”到“補天”“射日”“治水”等改天換地的創世神話,用創新的藝術手法講述中華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藝術節閉幕作品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由古巴傳奇芭蕾大師艾麗西亞·阿隆索于上世紀80年代改編完成,人物特色鮮明,西班牙風情濃郁。

  藝術節專題策劃了“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展演板塊”,全景式地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繼去年紅色經典藝術主題展——“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向黨的十九大成功獻禮後,今年藝術節將聯袂中華藝術宮,舉辦“風生水起逐浪高——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長三角美術作品展”,通過藝術家的筆觸,生動展現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巨變。

  主題展覽中還有與上海市文化藝術檔案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春華秋實——改革開放40年上海舞臺藝術説明書展”,從上海舞臺藝術變遷的視角,展現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重大成果,彰顯文化自信。

  今年藝術節還將以“20·40 大家·回家”為主題,邀請改革開放以來在全球獲得殊榮的華人藝術家相聚藝術節。

  主題展覽中還有與上海市文化藝術檔案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春華秋實——改革開放40年上海舞臺藝術説明書展”,從上海舞臺藝術變遷的視角,展現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重大成果,彰顯文化自信。

  今年藝術節還將以“20·40 大家·回家”為主題,邀請改革開放以來在全球獲得殊榮的華人藝術家相聚藝術節。

  服務全國,聯動長三角

  20年來,藝術節成為一座匯聚全球演藝資源的國際文化“碼頭”。

  數據顯示,20年來,共有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餘名藝術家、700余個中外藝術團體參加藝術節,上演中外劇目1000多臺,舉辦200多場中外展覽會,藝術節的“碼頭”功能持續提升。

  藝術節彰顯了吸引全球演藝資源、匯聚優秀演藝人才的“碼頭”效應,所激發的文化原創力,已逐漸成為藝術創新的“源頭”活水。

  本屆藝術節,裏卡爾多·夏伊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音樂會、安妮—索菲·穆特、潘德列茨基與華沙交響樂團音樂會將奉上音樂盛宴。首次登陸中國內地的美國頂尖舞團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將帶來《巴蘭欽之夜》,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帶來《睡美人》,挪威國家芭蕾舞團帶來《群鬼》等優秀劇目。

  國內參展作品則堅持傳承與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展現新時代風采。上海歌劇院歌劇《晨鐘》以歌頌中國共産黨豐功偉業為主題;上海民族樂團音樂現場《共同家園》側重展現民樂交響化的成果;上海芭蕾舞團《閃閃的紅星》、中央芭蕾舞團《敦煌》等,則從不同視角,表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紅色主題。

  從專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交易會展廳、沿線國家集中展演到“多邊”與“雙邊”的人文交流機制……近年來,藝術節還擔當起全力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務實合作的重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32個國家的124個藝術機構,通過“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的建立,將藝術節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2012年,藝術節的舞臺開始向長三角輻射延伸,促進了相關文化資源的共建共用,也助力這一地區文藝創作躍上新臺階。

  夯實文化“碼頭”,做強文化“源頭”。今年藝術節將有立陶宛室內樂團、華沙交響樂團、羅馬尼亞錫比烏國家劇院、奧地利薩爾茨堡室內樂團等帶來精彩演出,為觀眾展現“一帶一路”不同國家的文化魅力,推動民心相通、文化共建。

  為促進文化資源聯動,本屆藝術節新開設“長三角區域文化合作論壇”,以“登高望遠,合作共贏”為主題,推動長三角文化資源聯動開發,加速文化資源要素有效配置。

  既是“想講的”,又是“想看的”

  每一屆藝術節,文化領域的“中國製造”努力做好藝術性與民族性的加法。今年藝術節的舞臺匯集了一批優秀的委約新創作品,其中上海原創作品9台。除了擬定為開幕作品的原創主題交響樂《創世秘符》外,由郝維亞作曲、王愛飛編劇、易立明導演的歌劇《畫皮》,形式新穎,彰顯中國文化“詩性”特徵;楊麗萍編導的舞劇《春之祭》,是她的第二部現代舞作品,孔雀舞元素與民族元素有機融合,體現了創作者對傳統文化中自然與生命理念的領悟。

  世界編舞大師阿庫·漢姆封箱之作《陌生人》、上海木偶劇團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江南韻·上海情系列演出(包括滬劇《敦煌女兒》、中篇評彈《蔣月泉》等),形式多樣,創新與傳承相得益彰。

  文化貿易同樣是藝術節的重要內容。20年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16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1000多家中外著名藝術節主辦方、經紀機構、演出團體參加藝術節現場展示和交易,每年都有幾百個節目達成合作意向。

  在今年藝術節期間,交易會共有來自60個國家與地區的代表參加,參加機構520余家,其中國外機構超過240家,推介演出總數33台。交易會新增代表自薦視頻展區,開設含社交屬性的推介演出,致力於成為亞洲“買節目、賣節目”的主渠道。

  把“我們想講的”變成“觀眾想看的”,把“觀眾想看的”融進“我們想講的”。藝術節通過舉辦公共文化活動,放大藝術節的“溢出效應”,讓更多的百姓走進劇場,提高惠民力度與覆蓋面。藝術節“藝術天空”板塊,旨在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移動劇場,迄今共舉辦了300多場演出,覆蓋上海全市,觀眾達160萬人次。

  今年,步入第五年的“藝術天空”系列演出將繼續覆蓋上海16個區,4個戶外場地、近20場室內演出,將上演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計58台名家名團的精彩劇目。同時,還將繼續開展網上直播,來自藝術節主機板演出的近六成藝術家都將參與“藝術天空”活動。

  聚焦現實,燭照未來

  20年來,藝術節不斷地“築巢引鳳”,搭建起一個面向世界的優秀作品創作平臺。

  今年藝術節舞臺上,集結了一批上海本地新創、頗受好評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包括直面舊區改造與養老等社會題材、反映社會變遷的話劇《許村故事》《生命行歌》和《星期日工程師》;真實反映居委會幹部工作的滬劇《小巷總理》;以青年視角折射城市變遷與發展成就的音樂劇《愛在星光裏》。這些作品記錄大時代,謳歌普通人,為中國夢喝彩。

  聚焦現實,更要從中燭照未來。“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是藝術節獨創的品牌。藝術節通過“扶青計劃”整合各板塊資源,打造一條從“扶青”“委約”到“交易推廣”“舞臺展演”的演藝全産業鏈,讓藝術節走出更多名家、大家。迄今,藝術節已委約71位青年藝術家創作了59部原創作品,走向世界各個舞臺。

  今年第二十屆藝術節“扶青計劃”委約作品徵集,共有中、德、英、美、韓5個國家近100份作品申報並最終遴選出6部原創作品。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意和思考。

  藝術節的“藝術教育”板塊,則走進校園、商圈、社區,由特別活動、藝術進校園、學生進劇院、藝術交流4個部分組成,實現活動內容從學齡前兒童到老年觀眾的全覆蓋。

  今年藝術節面向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活動品牌“藝趣社”將以“慧畫無限”為主題,深入上海市美術特色鮮明的中小學、大學、職校,通過多種新興美術形式改造校園公共空間,進一步弘揚海派文化,體現改革開放40年成果。

  面向青年學生的“學生觀劇團”今年將舉辦第二屆,為大中學生搭建與藝術溝通的橋梁,培育藝術評論人才。親子板塊則嘗試品牌駐點、區域聯動和整體氛圍營造,每逢週末為不同家庭提供功能表式系列主題藝術體驗。

  面向未來,再出發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正凝心聚力,踏上新征程,體現新作為。

  本報記者 曹玲娟 圖: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