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把掛麵》: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氣息

2018年09月21日 09:03: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把掛麵》:散發著黃土高原獨有的氣息

  《一把掛麵》是一部以陜北歷史、現實、文化為題材的電影。影片緊緊圍繞“一把掛麵”展開,不事浮華,沒有蔓枝,通過空心掛麵製作傳統手工藝的三代傳承故事,著重表現了歷史變遷、社會進步和人心所向,因此在藝術手法上具有濃郁的鄉土現實主義的敘事特點。影片植根于生活、深接地氣,貼近人心世道,展現風俗人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現實內涵,體現出一定的地域性、民族志敘事特點,散發著黃土高原所獨有的泥土氣息,洋溢著濃郁的人民情懷,是一部追求思想品位,講究藝術格調,有責任擔當,不流於低俗、媚俗、庸俗的故事片佳作,為當前的電影藝術創作帶來一縷清雅之風,故而值得稱道與讚許。

  《一把掛麵》中所表現的人和事,源自發生在陜北吳堡縣張家山鎮的一戶姓張的莊戶人家三代傳承製作手工空心掛麵的真實故事。張家山鎮雖然是創作出了不朽之作《創業史》的著名作家柳青的故鄉,但是這個地方真正廣為人知卻要歸功於“一把掛麵”。央視《舌尖上的中國Ⅱ》系列電視專題片在《心傳》一集中講述的“張爺爺空心掛麵”,正是這個張姓手藝人家如何三代傳承製造空心掛麵的故事,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而走紅全國,“張爺爺空心掛麵”就不脛而走,名揚天下。

  該片劇本是由陜北本土作家劉毓珠先生創作的,帶有濃郁的陜北文化氣息,導演張井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以回歸電影美學敘事本體的創作態度,用素樸而真誠的電影語言,將之搬上銀幕。從這一意義上來講,電影《一把掛麵》劇本與導、表演之間良好的互文性呈現,也是對過度娛樂化、商業化電影生産語境下,電影文學劇本與導、表演之間生態關係的一種修復。

  電影《一把掛麵》,講述的是陜北歷史文化、世道人情,以及社會變遷的故事,其所承載的“記憶”非常豐厚。影片的題材平凡普通,情節、敘事也不複雜,而演員的表演更是本色,但影片確實又具有讓人動心動情之處,那麼其表現力、感染力來自於哪呢?

  緣由不外以下幾點:首先,在於影片演繹的故事所蘊含的歷史與現實生活內容。在影片中,空心掛麵的三代傳人代表了三個時代、三種生存方式,而影片正是通過根根、櫃櫃、栓栓爺孫三代製作空心掛麵的不同遭遇,體現了社會的發展變遷、觀念的演進,以及人情世態的炎涼,折射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軌跡。其次,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都是活生生的“這一個”,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思想與情感是立體的、飽滿的,反映出了人性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此外,影片節奏明快、敘事舒展,不以故事的離奇曲折取勝,而以簡潔的鏡頭語言、蘊藏深意的情節、情景交融的畫面呈現而見長。

  影片中演員的表演是本色的,他們不是演藝界的大腕名角,可以説他們的表演不“專業”,但是不可以説他們的表演不淳樸真摯,而正是他們的這種本色表演,成就了影片的渾樸風格。影片中,黃土高原上演繹的故事、溝壑峁梁的地理風情、土生生長的演員、飄蕩的信天遊歌聲,這些都形成了一個整體,相互映襯而産生出巨大的美學“紅利”,從而對陜北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進行了深度詮釋。

  毋庸置疑,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在過度娛樂化傾向的侵蝕下,“娛樂至上”主義成為影視創作中的一股強大力量,於是各種低俗、媚俗、庸俗之作充斥在銀幕之上,作品的思想品位、審美格調則急劇下滑,社會責任意識越來越淡化,這已成為當下影視製作中的一個頑疾,如不施以藥石,不痛下針砭,則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電影《一把掛麵》,可以説是一面映照出陜北黃土高原社會變遷的歷史鏡像,是一曲熱情關注現實、擁抱生活的深情之歌。

  (作者:黨聖元,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