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故宮300余清代傢具 首次“倉儲式展覽”

2018年09月20日 09:09:00來源:北京青年報

  老物件 重見天日 煥新 新設施 接續傳統 倣老

  故宮300余清代傢具 首次“倉儲式展覽”

  故宮傢具館昨天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是故宮博物院繼陶瓷館、書畫館等專館之後,開設的又一大專題展館。故宮西路午門展廳、南大庫傢具館及慈寧宮花園區域已經完好地串連在一起,成為遊覽故宮的另一經典線路。至此,故宮開放面積已經達到80%。

  此次開放的傢具館一期展廳位於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庫區域,館內“南大庫清代宮廷傢具展覽”展出清代傢具300余件。南大庫傢具館首次釆用“倉儲式展覽”的方式,可謂國內首創。

  解釋

  “倉儲式展覽”讓故宮傢具不再“難見天日”

  故宮博物院現存明清傢具6200余件,數量為世界之冠。此前這些珍貴的傢具文物一直藏在深宮大庫之中。2015年故宮博物院為進一步擴大展覽面積,增加文物展示數量,將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庫規劃確定為宮廷傢具專門展示場地,對當時幾近荒蕪的南大庫地區進行整改。經過3年的建設,如今的南大庫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專業文物展廳和庫房。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介紹,故宮傢具文物中不少是收藏在地面庫房中,空間擁擠,保存條件欠佳。而且由於院內很多殿宇均進行原狀陳列展示,展出傢具形式和內容比較固定,因此大量不在展線上的明清傢具難見天日,而“倉儲式”展陳正是緩解庫存壓力、給庫存文物更多亮相機會的有效手段。通過南大庫的“倉儲式”展陳,可以使古建築得到更好的修繕和利用,傢具文物得到更好的整理、保護和展示,也讓觀眾欣賞到宮廷傢具用料之考究、設計之精美、內涵之豐富,讓“故宮行”再加一個不得不去的“新看點”。

  計劃

  2000余件明清傢具未來輪換展出

  根據展覽規劃,傢具館共分三期展廳。此次開放的南大庫區域一期展廳,除進行倉儲式展示300余件清代傢具外,還有30余件精品傢具,以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傢具為主,按照庭院、書房、琴房等主題進行場景設計,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燈光,形成不同的文化空間,供觀眾近距離欣賞,徜徉其間。比如將根據院藏《清人畫弘歷是一是二圖》內乾隆皇帝所處的室內空間進行“原景重現”,根據其中陳設還原畫中場景,讓觀眾感受到宮廷傢具的獨特樣貌與室內佈局,並與書畫結合,獲得更加深刻的文化體驗。

  根據展覽規劃,傢具館共分三期展廳,一、二期位於南大庫區域,三期位於南薰殿區域,將匯集2000多件明清傢具,既是庫房又是展館。傢具館二期將全部為倉儲式展示,三期則主要展示明代傢具。未來可能以輪換展示形式,讓更多傢具珍品與觀眾見面。在全部布展完成後,三期展廳將實現連通,並與武英殿和寶蘊樓共同形成新的展示區。

  由於這些傢具一直是在常溫下保存,已經比較適應環境,因此展廳內將不以空調控溫,但是會安裝通風設備,便於傢具文物的保存。

  提示

  傢具館首展康雍乾三朝傢具之美

  位於傢具館內的“南大庫清代宮廷傢具展覽”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主題展覽,以《清代宮廷傢具中的國與家》為主要內容,展示與宮廷禮制、帝王生活相關的宮廷傢具。其二為倉儲式展覽,對數百件傢具文物按照庫房保管要求進行陳列排架,此種形式的傢具文物展示在國內還是第一次。

  此次展覽從國與家兩個大的方面入手,以清代康雍乾三朝為核心。康熙時期傢具製作繼承明代宮廷風格,在髹漆與螺鈿鑲嵌工藝方面卓有精進,整體風格渾厚質樸又不失莊重華美。雍正時期造辦處的製作思路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皇帝的授意之下創立了內庭恭造的式樣。雍正帝始終堅持傢具製作的文人元素,親自參與傢具的設計與打樣,使這一時期的傢具充滿了清雅雋麗的特點。乾隆時期傢具利用各種成熟工藝和珍貴材料,在乾隆帝的旨意下,不僅樣式豐富,而且還融入了深厚的儒釋道文化元素。從紫禁城到三山五園,從盤山行宮到避暑山莊,乾隆帝對室內傢具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根據不同的環境配置不同的傢具。

  新聞記憶體

  6200件明清傢具如何“入宮”?

  故宮博物院現存明清傢具6200余件,年代自明永樂以迄清宣統,其中以清代宮廷曾經使用者為主,而有清一代之中,又以乾隆朝所留存下來的傢具數量最多。品種涵蓋坐具、臥具、承具、庋具、屏具五大主要類型。按照材質劃分主要為漆傢具、硬木傢具、白木傢具。其中漆傢具率多描漆、填漆以及雕漆者,而硬木傢具則以紫檀、花梨、紅木為尚,兼用鸂鶒木、鐵梨木、烏木,白木傢具則常用楠木、杉木、松木,兼以黃楊木、栢木、楸木、桄榔木等。裝飾手法則以雕、嵌為主,兼以多種工藝及金、玉、象牙、犀角、珊瑚、硨磲、翠毛、沉香、奇石等珍貴物料的綜合運用。藝術風格則涉及明式傢具、清式傢具、洋式傢具等。

  這些文物多為明清兩代宮廷御用之器,數量眾多,品類完備,樣式豐富,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傢具在設計和製作方面的精髓與意蘊,更兼有清代宮廷造辦處檔案可資參考比對,其研究價值亦不可估量。

  清代宮廷以內務府管理皇家事務,其下設立造辦處專門承辦皇帝欽交活計。自康熙朝開始,以紫禁城為中心,圓明園以及熱河等處離宮別苑不斷興建、完善,對於各式傢具的需求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造辦處內相應設有木作、廣木作、油木作、漆作等專門作房,招募廣州、蘇州等地的能工巧匠,按照皇帝的旨意負責御用傢具的設計與製作。但是造辦處限于內廷的空間,在人員數量以及物料儲備方面畢竟有限,其製作傢具多以精細小巧者居多。而同樣屬於內務府系統的織造和差關,設立於富庶之區,交通四方,兼有人工與物料之便,承辦了大量由造辦處設計的御用傢具,成為宮廷製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此外,由各地官員呈進的貢品也是宮廷傢具的重要來源,其特點在於成堂配套,數量龐大,且用工用料毫不遜色于內廷所制者,這些貢品傢具在經過皇帝審定之後,最終得以進入宮廷。

  可見,宮廷傢具不僅限于宮廷,同時也反映了整個清代的工藝水準,通過對其造型、紋飾、用料的觀察,可以體會不同地區、不同匠做風格之間的差別,對於傳統傢具發展的最後高峰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這些匯聚于宮廷之中的傢具珍品,又可與《活計檔》、《貢檔》等原始文獻材料相互印證,再配合匠作則例觀之,可以對於傳統工藝手法、製作規制有更加詳盡與切實的理解。因此,對於數量如此眾多的傢具文物,將以傢具專館為中心,逐步推出系列展覽,使之在傳統傢具研究領域發揮應有之作用。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岩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太和門廣場換新地磚 午門城墻刷新紅漆

  本報訊(記者 王岩)在太和門廣場,單霽翔院長指著地面,展示剛剛換好的新地磚。這是為了整體提升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水準,真正做到修舊如舊,故宮博物院找到曾經的皇家磚廠所在地,按照傳統工藝特製的“廣場磚”。

  用新磚鋪設的太和門廣場,色調高雅,腳感光滑舒適。同時,不遠處的午門紅墻也是剛剛重新修葺一新。單霽翔院長説,一年多前,這裡墻皮突然脫落一大塊,一時輿論譁然。院方調查發現,原來午門城墻在八十年代維修時,不僅用上了紅磚頭,還居然在裏面打了鋼筋。同時,防水沒有做好,才導致今天的一系列問題。現在,故宮也是重新按傳統工藝,一點點地重砌城墻。

  故宮首次設立母嬰護理室

  本報訊(記者 王岩)昨天,故宮首次開設母嬰護理室。此次開放的母嬰護理室位於故宮中路乾清門廣場西側的隆宗門內,軍機處南側。故宮博物院在做好古建築維修保護的前提下,設置了一處集哺乳、休息、文化創意體驗于一體的母嬰護理和休息場所。

  護理室中設施十分全面,設有3個獨立哺乳室、母嬰衛生間及一系列護理設施,包括專業帶安全扣的嬰幼兒護理臺、45℃恒溫溫奶器、冷熱水洗手池、嬰幼兒濕巾、嬰幼兒座椅等,所有材料均採用質優産品,讓家長與孩子可以放心使用。護理室東側,開設了一個25平方米的小型文創店,精選了一些適合嬰幼兒的故宮特色文化創意産品,比如毛絨玩具等,也會根據研發進展不斷更新。護理室南側約55平方米左右的小院落裏,則設置了兒童滑梯、桌椅等設施,可供小朋友們玩耍、休憩。

  區別於一般的母嬰室,除了提供完備的服務設施外,故宮博物院母嬰護理室還體現了“文創+服務”的理念。在護理室的裝飾裝修方面,特別以“祥瑞降臨”為主題針對兒童設計研發了一系列吉祥瑞獸的卡通形象,包括獅子、行什、大象、甪端、麒麟、獬豸、仙鶴、龍龜、天馬。這些形象均源自紫禁城中常見的文物陳設,準確地傳達了故宮的祥瑞文化。在這裡,觀眾不僅可以與這些萌萌的瑞獸合影,學到相應的文化知識,還可以買到故宮博物院最新研發的“祥瑞降臨”系列瑞獸文化創意産品。

  據悉,故宮母嬰護理室免費向觀眾開放,需要時還會有女性工作人員在現場給予幫助,為觀眾提供便利。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