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方日報:讓收視率造假沒有空間

2018年09月18日 09:01:00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讓收視率造假沒有空間

  近日,導演、編劇郭靖宇在網上發文稱,自己的劇作延播,繼而被某衛視總監要求購買收視率。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這次指控是否屬實,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廣電總局的進一步調查。不過,有關“收視率造假”這一現象,卻有不少蛛絲馬跡可循。長時間以來,許多製片方都反映存在“以推廣費換取收視率”。2016年,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發佈公開聲明稱,目前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這雖然是來自製片機構單方面的質疑,但是通過一些媒體報道,我們依然能看到收視數據被“污染”的情況。早在2010年,《人民日報》就連發4篇報道,不點名指出“某省級衛視收視率異常波動”“某衛視在其省會城市,黃金時段收視率遠遠超過其他衛視,甚至達到2.6倍有餘”等。隨後,負責統計工作的索福瑞召開説明會,主動曝光了不法分子獲取樣本用戶資訊的手段,即通過“跟蹤”“竊聽”“行賄”等,獲知並收買樣本用戶。

  從官方接連推出的整治措施來看,收視率造假也並非個例。無論是2009年發起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還是2013年發佈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以及2014年出臺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等,都是從源頭給數據“清污”,重塑真實性、公信力。即便如此,收視率造假市場依然存在,這是因為收視率與廣告收入息息相關,許多電視臺迫於經營壓力,不得不與製片方簽署對賭協議,協議只要製作機構不承諾收視率保證便拒絕購片。由此,2015年8月,由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倡議,全國省級及以上電視臺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明確提出“電視劇購銷合同中不簽訂以收視率和收視率排名定價、議價的條款”,劍指的就是這種強買強賣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自律公約還提出了“不斷完善電視劇評價體系,反對唯收視率論”,真正指向了收視率形成黑色産業鏈的根源。説到底,收視率是為投放廣告提供依據,而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準。現在進入網路時代,人們的評價體系更加多元,不僅要參考收視率,而且習慣性去網上搜搜關鍵詞,看它的全網討論指數、社交平臺熱搜次數、豆瓣貓眼評分等指標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劇收視率再高,在網上沒有絲毫熱度,只會令人生疑。另一方面,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電視臺也不再是唯一播出平臺。如不久前引起全民討論的《延禧攻略》,就選擇了網路平臺播出。這其中的警示意義在於,電視臺不能再因循守舊、“卡”製片方,只有認真審視自己,回到內容標準上,才能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電視劇行業片面追求收視率的不良風氣,導致明星價格虛高、內容同質化、審美價值取向低俗等問題屢見不鮮,已經危及行業的健康發展。從當前的技術條件看,收視率造假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嚴格貫徹對數據統計機構的監管,引入多方面的評價機制,才能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引導電視劇行業的良性發展。此前出臺的《電影産業促進法》,針對“偷票房”“買票房”等制定了嚴厲的懲處條款。電視劇行業也應該擁有專屬法律利劍,大力破解收視造假問題,讓更多優秀作品順利亮相、廣泛傳播,不斷迸發出凝聚人心、共同築夢的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