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電影思潮與文化自信

2018年09月13日 10:30: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電影思潮與文化自信

  收到中國影協秘書長饒曙光的新作《中國電影思潮流變(1978—2017)》一書,56萬字的篇幅,拿在手裏頗為厚重。翻開目錄,拜讀導論及全書,內容翔實,條理清晰,文辭簡潔,令人産生閱讀的快感。細細讀來,《中國電影思潮流變》一書對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思潮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歷史性梳理,填補了電影藝術思潮研究的空白,是一部很有意義的著作。

  這本書嘗試探索電影思潮的發生、發展與時代變遷的關係,以期找尋影像電影思潮起伏跌宕的多元化動因,立意深遠、格局宏大。這本書從“思潮”的角度對中國電影加以把握,體現出作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品格。

  全書以“上中下”編的次序分層,大體以時間為脈絡線索,總結了40年來中國電影思潮的流動變遷。內容涵蓋從藝術思想解放、電影獨立意識覺醒、電影批評實踐的介入,到市場化時代下的電影文化轉型,再到電影産業化、多元化與兩岸三地創作差異等方方面面的發展架構,勾勒齣電影作為現實表徵與中國改革開放社會同步的變遷圖景。具體言之,“上編”重點考察了1978年改革開放至1987年市場經濟改革之間十年的電影實踐發展,以及蓬勃的電影創作引發的現代文藝思潮中電影觀念的探索與革新;涉及眾多對於電影本體,以及電影和其他藝術門類異同的探討與理論創見。“中編”著重強調市場經濟改革後,社會文化的轉向對於電影創作和理論更疊的影響。這一階段的電影思潮更加偏重強調在市場邏輯作用下搖擺的中國電影藝術觀念。“下編”關注了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更加多元化和差異性的電影創作嘗試。作者史論並重,在寫作中講求電影文本與理論互釋,可謂有理有據。

  “電影思潮”是把握電影發展史的重要觀照維度。電影創作和批評理論中展現出來的文化傾向,可視為折射社會景觀和文化版圖的棱鏡,是多種合力交織和碰撞下的“觀念系統”。對思潮的研究講求“重返歷史現場”。中國電影在新時期以來的發展與創新,無不與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革、經濟發展或文化轉向相關聯。《中國電影思潮流變》將中國電影的思潮進行系統地梳理,既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脈絡,觀照中國電影批評的歷史進程,又能對於當下的中國電影創作和理論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可以説,《中國電影思潮流變》試圖建構完整意義上的新時期電影思潮體系,並力求系統化地將不同時期的電影現象納入到電影思潮體系之中。以史為鑒,這種對於中國電影思潮的梳理與討論正可用於當下中國電影的創作與學術探討。

  在《中國電影思潮流變》末尾,作者以“邁向電影強國: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為題對全書作總論,回顧了自2003年中國電影實行全面産業化改革以來,中國電影呈現的新面貌、遇到的新問題。在全面梳理了近40年來中國電影思潮流變之後,對中國電影新的發展方向與態勢的判斷,無不包含著中國電影發展的美學自信、文化自信和産業自信。這是饒曙光的總結,亦是我的希望。

  (作者:黃會林,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歆迪,係北京師範大學講師)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