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2018年08月31日 10:10: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改編經典童話、傳統故事或當代優秀文學作品,是兒童戲劇的常見做法。但應該如何選擇作品、如何改編?應該如何看待“兒童文學的戲劇性與兒童戲劇的文學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辯證關係的話題,值得不斷思考和探討。

  日前,世界兒童和青少年戲劇藝術大會中以“從兒童文學到兒童戲劇——兒童戲劇的改編藝術”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四樓排練廳舉行。包括主講嘉賓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馮俐、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一級編劇杜邨、澳大利亞Barking geck劇團CEO海倫·赫裏斯托夫斯基和ASSITEJ國際共容藝術工作網路秘書長維基·艾爾蘭在內的四位中外劇作家就兒童劇的改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1.改編不是簡單的形式轉換

  《白雪公主》《小紅帽》是改編成兒童劇最多的童話作品,全世界範圍內的兒童劇版本不下幾十個,但成功的卻不多。因為多是簡單的轉換,馮俐稱之為偷懶性改編。即保留故事、主要人物,改變書寫方式,將原來的對話和描寫,變成臺詞與舞臺提示。在短小的原作上增加唱唱跳跳的場面,或對較長的原作進行“物理性”壓縮,而沒有進行戲劇性的轉化。兒童劇變成了配合表演的童話朗誦,這樣的作品缺乏舞臺形象的想像,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聽故事時可能産生的豐富聯想。令花費了無數倍人力物力的演出,不如給孩子讀書的效果更好。“改編是需要想像力的。”馮俐強調。

  杜邨在改編方面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和探索,曾改編過《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和《泰坦尼克號》等作品。在他看來,兒歌、寓言、兒童故事、兒童戲劇等都是兒童文學的一部分,把兒童文學改編成兒童戲劇,是文學領域的一種轉換。這種轉換需要發現核心事件、核心主題,要與兒童有關,更要是兒童感興趣的。所有兒童文學改編成兒童戲劇,都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他特別欣賞中國兒藝演出的由馮俐編劇的《鷸·蚌·魚》,劇中不光講了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而且通過漁翁與妻子相爭而使鷸蚌脫逃的結果,闡明和諧的主題,讓古代典故包含了當今的思考,對原著進行了新的詮釋,使作品進入了更高的精神層面。這才是成功的改編。

  維基·艾爾蘭認為改編不能省略任何一步。作者首先要熟悉書籍,為人物戲劇動作寫摘要,甚至中場休息都要考慮在內,確認是否要為人物安排大幅的身體動作、歌舞,還要確認演員是否可以在不同角色之間自然轉換。“改編時要充滿想像力,故事要讓人有心跳的感覺”,艾爾蘭説,他們曾改編過《小熊維尼的房子》《秘密花園》《夏洛特》等,都很成功。

  海倫·赫裏斯托夫斯基創作過許多優秀作品,她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提出對於故事的裁剪應注重孩子們的意見,她設立工作坊,讓孩子們投身於戲劇情境之中,這種方式在兒童劇選材中採用,提醒編劇不僅要從大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也要了解孩子眼中世界的樣子。談到具體的改編過程,她表示應當著重思考改編背後的原因,同時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該用什麼樣的戲劇形式呈現這個故事。如《紅樹》對話少,採取木偶的表演形式;據繪本改編的《風暴男孩》,則加入了一些情節,使故事更加完整。

  2.尊重原著,保持文學性並創造戲劇性

  改編一定要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核心主題、人物性格和故事,是四位中外劇作家的共識。

  馮俐指出,有些並不熟悉兒童戲劇規矩甚至不了解孩子的創作者,為追求不同而過度在改編中“創新”,甚至解構、顛覆,以贏得有話語權的成人世界的喝彩或是稱奇,還有的缺乏專業性研究導致無價值改編。而中國兒藝近年來有三部根據兒童文學改編的作品:英國作家的《小飛俠彼得潘》、美國作家的《小公主》和中國作家的《山羊不吃天堂草》,都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很好的戲劇再創造。

  其中,《山羊不吃天堂草》在演出後引起了專家們對改編藝術規律的討論。作家曹文軒對根據自己小説改編的同名戲劇的評價可視為改編標準。他説:“這是我的作品,又不僅僅是我的作品。它昇華了!它讓我看到了藝術。”馮俐認為,成功的改編,應該是創造齣戲劇性的審美形式,同時保持原作的文學性。而文學性,是戲劇的靈魂。

  為了避免版權糾紛,維基·艾爾蘭儘量選擇已故70年以上作家的作品改編成兒童劇,但在改編過程中,仍是尊重原著,因為小説作者在創作時是字斟句酌的。可在保持原故事的節奏和基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造。比如篇幅,如果原著篇幅過於短小,需要仔細觀察細節,以豐富的方式錶現出來,不然新的內容會顯得畫蛇添足。只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跟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兒童劇作品。“如果原作改變太多,作品的接受度就會降低。在我們的演出現場,總要擺放一本已翻舊了的原作,讓看戲的觀眾作為參考。”她笑著説。

  杜邨認為也可以從成人作品中發現兒童劇的素材,如《悲慘世界》,選擇將苦刑犯被沙威警長誤以為是冉·阿讓時冉·阿讓的誠實與坦蕩這一段做成兒童劇。《泰坦尼克號》則通過老鼠一家在船沉沒時的親情,説明兒童劇不僅能夠講述童話,也可以講述生與死的哲學命題。他強調:“中國兒童劇經過100多年發展已經到了成熟期,是時候對題材和舞臺呈現手段上進行創新了。”

  海倫·赫裏斯托夫斯基指出藝術家要把想像力和靈感放在創作上,而不是商業誘惑上,不要先去想賣周邊、玩具來賺錢。而且她認為兒童劇要閃耀著心靈之光和人性之光,要讓孩子們能夠參與進來,從中獲得啟發和教育。

  將文學作品改編成戲劇是戲劇創作的重要形式,而經典文學作品的改編看似更容易獲得成功,對於兒童戲劇更是如此。究竟什麼是好的兒童劇,四位主講人一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馮俐説,好的兒童劇就是很小很小的孩子可以看懂並且樂在其中,很大很大飽經滄桑的大人可以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並且感動其中;維基説,好的兒童劇首先就是好的戲劇;海倫説,好的兒童劇最重要的核心是要有愛,要愛這個故事,愛觀眾,愛孩子;杜邨説,好的兒童劇就是要有好的票房。

  文學是敘述的藝術,戲劇是動作的藝術。越是好的文學作品,越難改編。然而,全世界的劇作家們卻從未放棄過改編文學名著的努力。在今天,國外優秀劇作在中國的舞臺紛紛上演,希望優秀的中國故事能在外國舞臺上呈現,讓世界優秀兒童劇作品照亮孩子們的世界。通過此次對話,願國內外劇作家能夠齊心協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性、戲劇性俱佳的兒童劇作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