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日報:莫讓滿屏戲説帶偏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2018年08月29日 09:52:00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莫讓滿屏戲説帶偏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最近,《延禧攻略》與《如懿傳》接連熱播,乾隆皇帝持續霸屏。戲裏角色撕得厲害,戲外粉絲也吵得熱鬧,焦點正是兩劇中相互矛盾的人物設定:《延禧攻略》中視富察皇后為“白月光”的乾隆,轉而對如懿一往情深;善良正直、恩怨分明的令妃,轉身成了《如懿傳》裏的狠毒心機女……這也無怪乎觀眾感嘆“電視劇不能連著看”。

  “儘量接近歷史”,這兩部清宮劇都曾如是宣稱。只可惜從目前呈現來看,當得上這一説辭的,僅是“一耳三鉗”、點翠發飾、領約壓襟等“服化道”細節。至於人物設定、劇情發展、乃至各種“中醫梗”,多是胡編亂造。而這,也是近年來古裝劇的“慣用套路”,被“戲説”的又豈止乾隆一人。而細梳理起來,“套路”痕跡也是十分明顯,要麼緊盯後宮,“佳麗三千”皆是宮鬥高手;要麼聚焦權謀,前朝臣子皆為野心之輩;要麼再來點“穿越來客”的花活兒,恨不得扭轉歷史走向……如此古裝劇,早就脫離了歷史範疇。劇中人雖然踩著“花盆底”、拖著大辮子,也只是以古人扮相演繹現代小品罷了。

  古裝劇戲説歷史、瘋狂刷屏,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認知判斷。前段時間,某網遊篡改歷史人物,荊軻的女性設定,就讓不少小學生深信不疑。對此,或許有人可以一看即知,但問題是,沒人能夠通曉五千年曆史的所有章節,又怎能保證識別出每一處偏誤?當銀針試毒、麝香墮胎等廣為人知的橋段,都來源於編劇在格子間裏的拍腦門臆想;當輿論熱烈討論的清宮故事,都來源於“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的創作方式,那麼歷史在觀眾心中的面貌,恐怕就會離真實越來越遠。“大事不虛、小事不拘”,這則歷史學家對文藝創作的善意提醒,至今聽來依然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影視劇不是教科書,我們不能要求每部古裝劇都是歷史正劇,但如果歲月深處的人物故事僅有“戲説”這一種打開方式,如果世象百態的歷史細節僅被截取出滿地雞毛的後宮爭鬥,無疑是一種災難。換言之,野史戲説越是大行其道,嚴肅歷史的科普就越是不能缺位。近來,《延禧攻略》的爆紅讓不少遊客慕名前往故宮,院長單霽翔趁機科普:延禧宮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一個“爛尾樓”;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文章涌現,澄清歷史上真實的乾隆、富察皇后和令妃等。諸如此類的“以正視聽”當然必要,卻多少有些單薄細碎;我們迫切需要的,還有對主幹故事、對歷史情境的系統還原。只有讓正本清源的東西多起來,觀眾才不會被編劇的“腦洞”帶到溝裏。

  北方的評書,南方的講古,口耳相傳,悠悠千載。國人對歷史故事的興趣堪稱濃厚,借此消遣怡情,也習得智慧。我們想要也應該了解的歷史,絕不只是帝王后妃的恩怨情仇,還有千里江山的治理智慧、朝代興衰的更疊邏輯、古代賢者的人生遭際、市井鄉間的民風民俗……多一些呈現歷史的維度,多一些嚴肅歷史的講述,方能為人們提供更豐富的心靈滋養、涵養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