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見馬六甲”首演 王潮歌用微笑詮釋800年絲路主題

2018年07月12日 16: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9日電 日前,由著名導演王潮歌總構想、總編劇、總導演,馬來西亞永大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馬六甲》,在世界遺産文化名城馬六甲正式公演,巧合的是這距離2008年7月7日馬六甲申遺成功正好十個年頭,可以説首演的日子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現場近二千余位觀演嘉賓、海外華僑及百餘家知名媒體到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化盛事。

  據悉,《又見馬六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跨國巨制,歷時五年打造的一部文化藝術精品,它的成功首演,不論是陸路絲綢之路上的互鑒融合,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共鳴,都讓王潮歌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這部作品對她的考驗也是巨大的。

  在談及《又見馬六甲》總體構思時王潮歌説:“馬六甲是海上絲綢之路很重要的一站,鄭和七次遠航,五次駐節馬六甲,成為中馬友好交往史上一段佳話,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友誼和文明的溝通,從我們的祖輩已經開始了,那麼到今天我們為什麼不持續下去呢?我當然不能像鄭和一樣開一條大船來,但是我為什麼不能建造一個劇場,讓這個劇場也變成一隻時光的船,再一次帶來我們的文明和友好,我們伸出手,當地人也伸出手,我們握在一起的美妙的時刻讓我有創作的衝動。”

  説到“又見馬六甲”這部作品主題時,王潮歌導演用了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微笑”,我想用微笑來變成整部係的主題。觀眾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我們通常在表現作品主題是會選取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一個複雜的故事來完成,那麼微笑可以作為主題嗎?我説可以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奇缺、最珍貴的,所以我會用我所有的力量,也用了我最好的導演的技術,來把微笑呈現在這個舞臺上,從演出的效果和觀眾現場反應來看,我做到了。

  在談到創作體會時,王潮歌導演説別看我是一個中國導演,我不認為我應該用中國的心態來去揣度馬來西亞的文化。我應該忘記我是哪的人,我應該慢慢的融入到這個土地,慢慢的融入到這個城市,然後把自己也當成馬六甲人,然後再看待我們的祖先,再看待我們自己的朋友和鄰居。所以我認為這個戲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異域風情的是有濃郁馬來西亞特色的,我覺得即便是中國人來看“又見馬六甲”,他們都不能夠認為這是一個跟中國有關係的戲,它是馬六甲的,它是馬來西亞的。王潮歌認為:打破即有空間、打破即定時間,再重新建立舞臺上時空體系,讓迷幻的穿越感出現。多維度延展戲劇的語匯,嘗試新的手段,用以製造陌生感……這些,是我此時的興趣所在,也是《又見馬六甲》的導演方法。

  《又見馬六甲》整場演出中,馬六甲的八百餘年曆史被一一展開。這裡有建立馬六甲城的拜裏迷蘇拉王子的傳説,有為馬六甲帶來貿易與繁榮的鄭和艦隊的傳奇,有馬來人與華人結合而成的種族——峇峇娘惹的歷史,有各民族的母親共同撫育孤兒長大的動人故事,有新生命的孕育與誕生的神聖,也有著執著堅守的風箏匠與所有文化遺産傳承人的始終堅持。王潮歌導演用人類共同的命題再一次完成了這一次的跨國巨制,中國的導演,世界的眼光,人類共同的夢想,這是首演結束後嘉賓媒體和現場觀眾的評價。

  看完《又見馬六甲》,除了整部戲讓人大開眼界,匪夷所思外,劇場的外形和整體設計也讓參加首演的嘉賓們讚嘆不已,演出前後大家都會在這個矗立在馬六甲海邊的美麗建築體前合影留念,據説這是東南亞乃至亞洲最大的獨立式劇場,劇院的設計是由中國首屈一指的戈總設計師領銜完成,其設計理念為“海雲之間大象無形”。可以説《又見馬六甲》劇院未來將會是馬六甲新的文化地標,與《又見馬六甲》情景劇一起,為世界各地的人,奉獻出一道令人嘆為觀止且值得回味的文化大餐。

  作為中國實景演出的開創者及中國文化産業領軍人物,王潮歌一向被外界譽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又見馬六甲》是繼《又見平遙》,《又見五台山》,《又見敦煌》後,王潮歌導演的第四部又見系列作品,也是又見系列的收官之作,王潮歌是藝術構想的集大成者,更肩負著連結多種文化的重要使命。她把馬六甲的人文與自然、遺憾與歡笑、逝去與新生,都凝聚在這短短的70分鐘作品裏。這部作品是跨文化的對話,是深層次的文化共鳴,能夠喚醒民族和歷史記憶,增強互信,廣開闔作之門,她也因此成為中馬友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