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紀錄片“碎片化”時代的變與不變

2018年06月13日 10:01:00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紀錄片“碎片化”時代的變與不變

  昨日,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之“走近年輕人 記錄新時代”紀錄片論壇舉行,傳統紀錄片産業的製片人和網際網路平臺的紀實內容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傳統紀錄片産業與網際網路平臺的融合話題。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中國紀錄片主要投資者依次是電視臺、民營公司、新媒體機構和國家機構。其中,新媒體增長幅度最快,較之前年增長了50%的投資規模……這也為紀錄片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課題,在繼續深耕“高精深長”的傳統紀錄片的同時,也要適應網際網路需求打造“碎片化”時代的紀錄片。

  阿里巴巴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紀實中心總監李炳就提出,紀錄片和綜藝紀實的融合,或者電視劇的協同作戰將來可能會更多,比如優酷紀實內容團隊為《這就是街舞》量身打造了國內首部真人秀觀察式紀錄片《這就是舞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播放量將近2億。“只要內容定向特別準確和主打的圈層特別明確,而且是年輕人符合他們審美和欣賞習慣的,一定會出現內容的爆款,這是在新媒體端和傳統媒體端不一樣的地方,更容易準確地把握受眾的心理和喜好。”

  而若講到在網際網路上真正的全民爆款,恐怕非兩年前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莫屬。這個片子在央視9套播的時候沒火,反而在B站上走紅。對於這種現象,總導演徐歡表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媒體是一個概念,我們是做內容的,我相信好的品質和你追求的價值其實是最好的商業企劃書;但同時徐歡承認播出平臺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在9套播出是被動收視,B站則是互動式的收視,而且和上B站的都是80後、90後也有關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創作思路來講,後來被傳播、被強調的是工匠精神,我並不是這麼去看。我覺得正好適應了當代年輕人渴望的一些生命的狀態,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裏,擇一事忠一生,一些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特別是有閒有生命的品質完成這件事情,而這些人這麼可愛,這個是觸發了、感動了年輕人。現在大家都是80後、90後,可能一個小孩同時做三四件工作,奔波、忙碌。可能還是從內容上吸引了他們。傳播渠道來講,B站互動式、彈幕式成了一個社交娛樂的場所,比傳播媒體電視臺的被動形式前進了一步,適合人們的交流和情感的釋放。”至於下一個爆款會是什麼,徐歡表示很難判斷。但為了適應碎片化的時代,她透露央視紀錄片頻道開通了一個面向網友的短視頻平臺,每天一集,一年360集。

  而在騰訊視頻運營平臺部紀錄片中心總監朱樂賢看來,將來紀錄片的發展會呈現兩極,“我們紀錄片要麼越來越向大屏發展,或者紀錄電影,或者向影院發展;另一極向移動端、手機發展,螢幕的更大或者更小,都對我們紀錄片的畫質和聲音的表現提出了新的挑戰。”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