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推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 冀提高創新活動增後勁

2018年06月07日 09:0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6月6日電 (記者 丁思)記者6日從甘肅省文化廳獲悉,甘肅高校自2015年參與中國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主要致力於甘肅特色的臨夏磚雕、甘南唐卡、甘肅洮硯的人才培訓,3年共培訓學員400余人次。同時,甘肅省級研培計劃也將逐步展開,幫助傳承人提高傳承發展能力,增強傳承後勁。

  甘肅非遺保護工作起步很早,是中國第一批非遺保護試點的10個省份之一,也是最早投入經費保護的省份。近年來,甘肅大力開展傳承人培訓,提高傳承創新活力。

  甘肅省文化廳副廳長周奉真5日在蘭州舉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甘肅還將於近期舉辦研培院校學員成果展,該展覽共徵集了西北民族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開展非遺研培以來學員作品300余件(套),是甘肅研培工作的一個集中展示。同時,甘肅還將在甘肅甘南、隴東、河西遴選高等院校開展省級研培。

  此外,甘肅還推進非遺立法,建立了完整的非遺名錄體系。周奉真介紹,甘肅先後制定了《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政策,確保非遺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截至目前,甘肅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8項,涵蓋非遺名錄的九個門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93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851項,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342項。有國家級傳承人68名,省級傳承人450名,市級傳承人2256名,縣級傳承4911名,形成了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甘肅還認真抓好搶救性保護,傳承工作有序開展。”周奉真介紹,甘肅組織實施非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現已完成10名70歲以上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省已出版非遺保護成果專著199部,字數達到4450萬字,拍攝視頻專輯795部,時長為6.12萬分鐘,建成非遺博覽館87個,年接待觀眾近200萬人次,建成各類非遺傳習所487個,建立各類項目保護基地69個,開展收集、整理、挖掘和保護工作,專兼職保護人員達到380人,為非遺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充分弘揚。

  與此同時,甘肅還推進非遺生産性保護,傳播活動豐富多彩。甘肅組織舉辦了中國原生民歌大賽、全省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節、花兒保護論壇、中國西部花兒(民歌)歌手邀請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等活動。通過生産性保護,甘肅慶陽、臨夏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産業鏈,成為當地經濟的特色産業。

  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民眾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存、保護和發展正面臨著嚴峻形勢。

  周奉真介紹,如今,甘肅非遺保護工作經費不足,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實物、資料遺失,部分非生産性非遺項目,特別是特殊人群或家庭傳承的項目傳承乏人;保護工作機制不完善,部分市、縣還沒有獨立的保護工作機構和人員編制,還未形成一支穩定的專業保護工作隊伍;整體性保護起步較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較沿海發達省市滯後。

  周奉真説,下一步,甘肅將繼續推進非遺整體性保護工作。開展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評審工作,支援建設一批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産存續狀態基本良好、特色鮮明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此外,甘肅還將組織開展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大非遺傳承人群培訓力度,加快推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爭取2019年底全面完成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並啟動實施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使全省非遺保護工作邁上規範化、數字化的保護軌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