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敦煌壁畫裏的“芒種”:青梅煮酒 刈麥山前 耕牧忙種

2018年06月07日 09:0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6月6日電 (記者 丁思)村野風日晴妍,農人刈麥山前。6月6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意味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諧音“忙種”,“春爭日,夏爭時”也是中國古時農人忙碌時節的最佳寫照。

  當日,敦煌研究院用敦煌壁畫展現了中國古時農人“樣樣都忙”的芒種節氣,再現了農人收割和揚場的情景畫面、初唐時期壁畫中的耕牧景象,以及忙碌之後田間小憩的溫馨場面。

  麥秋桑葉大,梅雨稻田新。該節令更具“時機”的意味,警示世人無論是收穫或是播種,都在搶時間、佔時機。

  對於古時農人而言,一邊是夏熟作物的成長到達巔峰,亟需收割;一邊是夏播作物迎來最佳播種時間,逾期不候,可謂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

  這番持續線上的忙碌狀態,在敦煌壁畫中有直觀的體現。榆林窟第20窟五代《彌勒經變》中,繪製了農人收割和揚場的情景。畫面下部兩位農夫手持鐮刀正在割麥,上部一農夫手持木锨揚場,一農婦執帚掃場。

  在莫高窟第61窟五代壁畫中,同樣繪有揚場的生動畫面。農婦以小巾覆髻,站在凳上持簸箕當風揚場。敦煌諺語:“風中揚谷,秕者登先。”頂風揚谷時,腹中空空的秕子先被揚到了前邊。所以,不必在意浮誇虛華者的一時招搖,有真才實學的向來沉穩得不露鋒芒。

  農忙之時,不僅農人要付出大把汗水,耕牛也不辭辛苦,風裏雨裏為收穫服務。莫高窟第321窟的初唐壁畫中,山下有人正在收割,山間幾頭耕牛于勞作間隙飲水休息,展現出一派耕牧景象。

  勞作之後的田間小憩則是一日中最為愜意的時光。芒種時節,秀女出房,田間地頭最是人多。午飯之時,席地而坐,話幾句家長裏短,沖淡了緊張勞作後的些許倦意。莫高窟第23窟的盛唐壁畫裏,描繪了一家三口于田間就餐的溫馨場面。三人中間放一大盆,母親左手托碗,右手放于胸口,正在説話;孩子雙手捧碗,側耳傾聽;父親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吃得津津有味。雖是粗茶淡飯,一家人卻過得其樂融融。

  夕陽西下,荷鋤歸家,飲一杯梅酒,消解一天的疲憊。此舉讓芒種節氣多了些許浪漫氣氛。

  萬物于春天懵懂甦醒,于夏日恣意生長。“此時若是偷懶一會兒,之前所有的付出就可能化為烏有、慘澹收場;如果及時收割、及時播種,這便會成為一個圓滿的結尾,以及一篇漂亮的序章。”敦煌研究院如是解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