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遺配華服為中國設計“點睛” 11場大秀展風采

2018年06月05日 15:5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應妮)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服飾秀”系列活動4日晚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接下來的五天共有11場服飾秀將上演。

  國家級非遺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國家級非遺苗繡代表性傳承人張桂英、國家級非遺苗族蠟染代表性傳承人楊芳、國家級非遺榮昌夏布代表性傳承人李儉康、國家級非遺湘西苗畫代表性傳承人梁德頌在現場講述了自己如何堅守和傳承的故事。67歲的國家級非遺黃梅挑花代表性傳承人石九梅説“我要挑到看不見為止”,贏得現場熱烈掌聲。

  活動上半場,“藝針憶繡——非遺服飾秀”的模特們身著華服,款款而出。作為11場大秀的首秀,“藝針憶繡”由中國原創設計品牌HUI帶來,該系列沿用了以苗繡為主體,獨創了挑繡的精緻工藝手法來描繪原始圖騰,創新、摩登的裁剪經過精心的量身定制以和諧、延伸性的表現方式賦予了整個系列生命。這一季的元素取以苗繡的“並蒂蓮花”工藝提花,“蝴蝶探花”做立體疊繡,馬尾繡工藝琢以“百鳥朝鳳”。紋樣造型誇張生動,抽象,大膽地表現創造者的審美感受和理想。設計師趙卉洲表示,一直致力找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産業相結合,將苗繡帶出深山溝,讓這門古老的手工藝在T臺上綻放光彩,方不負其盛名。

  下半場,在古琴管派傳人任景利精彩演繹的《良宵引》中,“白鷺為霜——非遺服飾秀”閃亮登場,北京服裝學院教授郭瑞萍帶來58套以中國二十四節氣為設計靈感的服裝服飾,設計上運用倣絎縫、亂針繡的針織紋路,精緻立體組織和流蘇裝飾,取美麗諾羊毛、棉麻等絲線,結合透明絲、金銀絲等豐富紗線品種,賦予變化多端的針織工藝。

  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現場講解了中國人的時間制度——24節氣。

  6月4日至6月9日,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主題的服飾秀展演將陸續上演,分別為“藝針憶繡”“白鷺為霜”“苗凈千尋”“布衣經綸”“雲想彝裳”“木真湘韻”“採藍之憶”“挑繡之韻”“流光溢彩”“苧夢東方”,以及非遺跨界音樂劇“白蛇驚變”服飾秀,苗繡、蠟染、亮布、挑花、手推繡、青瓷、京繡、榮昌夏布等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與現代服飾設計時尚融合,為觀眾呈現一場場精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意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