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兒藝吳玉中:《北京童謠》——藝術是人心換人心的事

2018年05月08日 09:0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7日電 在兒童劇市場中,“北京兒藝出品”這個標簽就是“藝術水準品質保證”的代名詞。無論大戲小戲,北京兒藝創作的劇目要想打上這個標簽,必定經過藝術總監吳玉中的認可才可以。在北京兒藝人眼中,吳玉中樸素溫和,真誠謙遜 ,是創作者、學者,更是北京兒藝藝術上的“定海神針”。

  北京兒藝今年的六一大戲《北京童謠》講述了一個過早被綁上成人戰車的小學霸,面對突然到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奶奶,生活和內心被搞得一團亂,卻沒想到最終在奶奶的童謠世界裏獲得了平靜和安寧的故事。該劇已經進入到排練階段,無論是專家還是一部分媒體記者,在最初看到劇本時就覺得“這是個好坯子,尤其對劇中核心人物奶奶的刻畫很打動人。”一位專家曾開玩笑説“一個兒童劇劇本能讓我這個老頭那麼受到衝擊,這是怎麼回事?”原因就在於,創作這個人物最早的觸點來自於吳玉中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母親。

  吳玉中認為,現在的孩子認知水準都很高,見多識廣,但普遍缺乏共情能力,不懂得感同身受。在劇中我們讓主人公經歷了一次失敗,在揭開了社會穿在他身上的一層殼之後,小學霸流露出了孩子本真的脆弱,這時候他才感受到了奶奶深厚的愛,並隨之進入了童謠情境。原來他在觀星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科學思維,理解了奶奶的愛之後,他不再覺得看到兔爺兒是幼稚不齒的事,原來冷冰冰的星空開始被溫暖包圍。這讓孩子的心更加妥帖。我們希望觀眾也能從中得到相同的感受。

  吳玉中還指出,在尋找主題的時候大家有一個共識:什麼是成功的人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渡過,同時能有益於社會平凡的人生,也許才真正是成功人生。如今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1%的學霸,那另外99%的孩子就都是失敗者嗎?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心裏珍藏的是些什麼?是體驗愛的瞬間,是感受美的瞬間。

  對此他表示,藝術是人心換人心的事兒,主創注入自己的經歷和感情打動演員,演員再注入他們的生活細節和真情,那麼感動觀眾就是順其自然的結果。

  吳玉中還表示,真善美首先要真。也就是誠實。我們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回避這個世界的不完善。而應該告訴孩子,儘管這個世界不完善,但仍然有許多人熱愛它,並以自己的行為為這個世界不斷注入人性的光輝。活在這個世界並不輕鬆,但因為有真善美的存,在愛的指引下,每個孩子都可以活出自己成功的人生。

  孩子小時候象一張白紙,最初的價值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吳玉中覺得其實讓孩子高興很容易,不斷禍害一個小丑,對弱者踢屁股罵髒話,孩子立刻就會興奮起來。孩子的模倣能力很強,很快就學會,一個負面場景對孩子的影響可能要大於十個正面場景的引導,改錯誤卻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兒童劇不只是一個好掙錢的市場,它也是對孩子的啟蒙地方。兒童劇從業人員一定要有自覺的社會責任心。

  《北京童謠》是北京演藝集團幾年前就看好的一個題材,集團每年都在問吳玉中“今年有感覺了嗎?”等了四年多,才在今年開工的。吳玉中則表示尊重創作規律,給予充分的創作空間和時間,這在當下盛行的“快餐式”創作中顯得極為寶貴,劇院上下也從沒急功近利,這都是藝術創作者特別看重和需要的東西。總導演兼編劇王炳燃揣著一把“鋼筋鐵骨”搞創作,多少次翻盤重來。編劇張韻仙和導演王澤反反覆復修改、排練。大家都對這部劇傾注了巨大的心血。而要把這個略顯沉重的題材展現得輕快飛揚,讓孩子們笑著感動著過這個六一,沒有蘆宏、金珊、王茂蕾、龍月、陳竹、刁成禹等等這些北京兒藝最好的兒童劇演員們出眾的創作能力,也是難以辦到的。

  據悉,兒童劇《北京童謠》將於6月1-3日在京演民族宮大劇院上演。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