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畫作受中國藏家熱捧 英媒:猶如愛馬仕
BBC:畢加索畫作受中國藏家熱捧 猶如藝術品市場的愛馬仕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 英媒稱,西班牙大師畢加索不僅在西方家喻戶曉,在東方也受到尊崇,近年來,亞洲旅客紛紛涌向西方博物館欣賞他的藝術作品,這位多産的藝術家創作出的畫作標價數百萬美元,備受富有的亞洲收藏家追捧。在亞洲,其他西方藝術家的聲譽遠不如畢加索,畢加索近乎西方藝術的代名詞。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29日報道,大膽的著色、立體主義式解構人臉肖像和混亂的繪畫構圖……好像與傳統亞洲意義上的美感相去甚遠,但亞洲人對畢加索的喜愛令人難以置信,為什麼一位百年前出生的西班牙畫家會如此吸引那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呢?
報道稱,有人把畢加索作品的高價和它在亞洲的流行程度結合起來,富有的中國大陸人以及來自香港和臺灣的收藏家對畢加索的作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近年來高估價的作品。《靜坐的藍袍女子》和《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分別在2017和2015年紐約佳士得以4500萬美元和6900萬美元的價格被這些買家買走,早前大連萬達集團也在紐約佳士得以2820萬美元拍下了《克勞德和帕洛瑪》。
今年3月,這位已故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香港藝術月登場,其市場潛力得到進一步確認,同時舉行的還有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畫廊開幕和藝術品拍賣會。
與紐約和倫敦拍賣西方傑作的一般方式不同,蘇富比將於3月31日首次將畢加索的繪畫作品《胡安萊潘》帶到香港進行拍賣,與此同時,還有拍賣行的展銷《面對面:畢加索/康多》,將20幅畢加索作品與20幅康多作品共同展出,這是自2012年以來畢加索作品在香港最大型的展出,展出的畢加索名畫中,有七件是來自香港、中國大陸和臺灣私人收藏的借展。
蘇富比S|2畫廊香港總監黃傑瑜表示,中國收藏家對天價畢加索畫作的熱情僅始於三到五年前,之後畢加索成為收藏家必有,畢加索的品牌效應就是藝術市場裏的愛馬仕柏金包。黃傑瑜説,畢加索的作品涵蓋了從繪畫到雕塑、陶瓷等多種方式,為買家提供了多種選擇。
報道稱,出生於1881年的畢加索在不同時期不斷重塑自己的藝術表達,1956年在尼斯見過畢加索的現代中國藝術家張大千也具有類似性格。二人同樣非凡而多産,張大千是中國現代藝術最出名的人之一,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源本,還大膽地在潑墨畫和女性肖像中創造出了新的藝術語言。
報道稱,但除了生平的浪漫細節之外,吸引中國人的還有畢加索的繪畫美學。黃傑瑜説,畢加索的肖像貼近近代中國,而肖像在中國現當代藝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從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藝術家接受過蘇聯社會主義寫實派式的訓練,在那種訓練下,肖像畫在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中國人對欣賞肖像已經習以為常了。”
黃傑瑜説,這不是唯一的因素。熟悉傳統風景畫中多角度風格的中國人會發現,很容易與畢加索的立體派聯繫起來。在對多視角圖像的研究中,南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資訊與工程學院的瓦蘭斯和考德發現中國山水畫和立體派之間有相似之處:“中國的山水畫蘊含著不同的視角,或包含附屬圖像,這些在畫中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多視角表達已深入中國美學幾世紀之久,通過畢加索立體主義等藝術運動被引入西方藝術界時間卻遲了很多。
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藝術史田中教授説:“對畢加索來説,‘原始’並不意味著低文化品位,而是不同於傳統西方基於感知和準確客觀描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亞洲傳統表現手法與西方不同,多為直觀表達,而非概念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講,畢加索的表現方式是亞洲人所熟悉的,至今仍然可以在日本漫畫中找到與畢加索相同的表現方式。”
報道稱,中國人對畢加索的推崇最近才出現,而畢加索與日本的接觸更早,此外,畢加索的藝術也在韓國留下了足跡。此外,巴塞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也記錄到亞洲遊客大幅增長。
畢加索基金會主任阿古拉説:“畢加索演繹出了最高的創作自由,在今天的社會中備受重視,成為大眾最受推崇和喜愛的人物之一,他的生活方式和作品中反襯生活的表達使他成為自由生活的標桿。”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