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鄉“黃巾太平鼓”傳承人:將千年鼓樂傳到全國
中新網邢臺4月3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 趙昊)3日,在河北省平鄉縣馬馬魯村的村前廣場,十幾位村民身穿黃紅相間的表演服,頭包黃巾,手拿鑼、鼓等,正在演奏黃巾太平鼓。
當日,一面大鼓居中,黃巾太平鼓第四代傳承人馬朝軍親自擂鼓,八面小鼓和四鐃四镲分列兩邊。據介紹,這是按照天、地、人三才編制,每組一面大鼓,四人同敲,代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面小鼓代表四面八方,天下大同。演奏起來鼓聲低沉渾厚,威武雄壯,鼓點更是變化多端,悅耳動聽。
據介紹,黃巾太平鼓起源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當時,張角同八大弟子編制黃巾太平鼓樂,演奏出一種祥和的氣象,讓人感受到如同進入太平社會的美好景象,因而民眾紛紛響應。義軍發展迅速,當時以平鄉一帶活動頻繁,迅速遍及周邊各地數省。2013年,黃巾太平鼓被評為邢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黃巾太平鼓的演奏效果最具特色。”幾十年苦練黃巾太平鼓的馬朝軍稱,黃巾太平鼓鼓點節奏鮮明集中,音色飄灑。在一些大的活動中,黃巾太平鼓有著豐富的表達能力,急如閃電雷鳴,柔似平湖秋水,狂似驚濤拍岸,清似珠落玉盤,既可表現波瀾壯闊的場景,又可營造肅穆寧靜的意境,使人感到聞噪聲而心不噪,感亂聲而意不亂。
“演奏黃巾太平鼓,象徵著盛世太平,繁榮昌盛,這是代表吉祥的鼓樂。”馬朝軍説,現在演奏黃巾太平鼓已演變成一種民間娛樂形式和民俗活動,成為當地重大節日、各種慶典不可缺少的表演節目。
然而,因黃巾太平鼓樂的傳承形式主要是師徒相承、演奏技藝憑藉口耳相傳等因素影響,曾廣為流傳的黃巾太平鼓幾近失傳,曾經一度只有馬馬魯村保留著一支黃巾太平鼓樂隊。
為搶救和保護黃巾太平鼓,使之得以延續傳承,經過平鄉縣有關人士近幾年的蒐集整理,最終完整了黃巾太平鼓樂。現已71歲的馬朝軍,每年都會利用春節前後農閒時節辦班培訓,義務傳授黃巾太平鼓樂的技藝,除了老一輩傳承人外,現已培訓出一批新人。
“我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能將黃巾太平鼓傳到全省乃至全國,能夠共同擂出這代表吉祥太平的千年鼓樂。”馬朝軍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